弘扬国粹 京韵流芳——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

14.11.2014  11:57

■本报记者 王 欣 文/图

在60余年的京剧生涯中,刘长瑜塑造了不同时代、不同身份,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每一个角色都让人过目难忘。

她扮相俊美,嗓音清脆,吐字明快,表演真切,善于博采众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李铁梅、春草、乐昌公主……甚至尤三姐、春兰这样的经典角色,在她的重新创作下也更加鲜活。

11月12日晚,刘长瑜从北京赶到石家庄,为爱徒赵玉华的演出捧场。再有几天,赵玉华就要赴天津参加中国京剧节,演出的剧目正是恩师的拿手戏《桃花村》。“我来一是给她鼓劲儿,二是来‘挑挑毛病’。”演出后台,记者见到了这位快人快语、依然让人很“惊艳”的京剧名家。

石家庄的戏迷可不好糊弄,太懂戏啦

刘长瑜已记不清来了多少次石家庄,她的很多经典剧目都在这里演出过,除了观众的热情和亲切,石家庄的戏迷最让她印象深刻。

石家庄的观众特别懂戏,京剧圈的人都知道,来石家庄演出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很认真,不能糊弄观众。”刘长瑜对记者说,“这儿的观众欣赏水平很高,对京剧艺术也非常热爱。知道什么地方要叫好,你做到位了,观众给叫好,没有做到位就不叫好,甚至你错了,观众还要叫倒好。很棒。

其实,喜欢刘长瑜的不光是老戏迷,还有不少的小戏迷。采访中,省会某小学的两个小戏迷就慕名而来,当场给“刘奶奶”演唱了《桃花村》里的一段,乐得刘长瑜合不拢嘴。“看看,这么小的观众都能唱上几段,石家庄的戏迷多厉害!

赵玉华最宝贵的品质就是踏实、刻苦

1985年,市京剧团“当家花旦”赵玉华拜刘长瑜为师,近30年来,这份师徒情谊历久弥深。在刘长瑜眼中,赵玉华认真刻苦,非常敬业,把演戏看成自己的终身事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果实。

作为一个优秀的京剧演员,赵玉华从来没有想过要跳槽,据我所知,想挖走她的人多了,但是她说我的根儿在石家庄,是这片土地培养出来的人才,我愿意在这儿为广大的观众朋友服务,这是她身上最为宝贵的品质。虽然在大都市、大院团,待遇、工资等各方面条件都好,名声也更大,但赵玉华就是离不开石家庄这片热土,不愧是‘燕赵名旦’。

演出后台,赵玉华正在化妆,刘长瑜静静地站在她身后,不时对妆容提出意见,“现在京剧界纯花旦的戏很少,《桃花村》虽然难演、要劲儿,但我希望在京剧艺术节上,各个行当的优秀作品都要有所展示,所以我建议赵玉华演纯花旦戏《桃花村》,她有这个实力。

铁梅是我京剧艺术生涯的里程碑

很多人一提起刘长瑜,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词儿就是“李铁梅”,这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让她声名鹊起,说到“铁梅”,刘长瑜肯定地说:“这是我京剧艺术生涯中一个里程碑式的角色,通过塑造这个角色,我懂得如何运用京剧的程式化表演,而不是被这种程式化所束缚。

1959年,刘长瑜戏校毕业,唱了6年的古装戏,刚一接触现代戏《红灯记》,很容易把古装戏的元素带进去。“一开始演铁梅的时候,行当的痕迹很重,该怎么演这样的革命接班人和她对侵略者的仇恨,话剧和电影的表演手法都不行,因为这部戏还是京剧,不能演得不像京剧了。经过专家、同行和观众们的集思广益,铁梅的形象愈加鲜活起来。”刘长瑜告诉记者,演过“铁梅”后,再演传统戏就不单纯地去重复表演程式,而是根据人物需要去恰当选用,然后适度展现,这是“铁梅”带给她的宝贵经验。

传承和弘扬京剧艺术,值。

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刘长瑜早已退居幕后,前一阵子原班人马复排《红灯记》,对于还有没有上台演铁梅的想法,刘长瑜很释然:“毕竟岁月不饶人,谁有本事把太阳拉住不落山,我就可以重新登上舞台演铁梅,但这是不可抗拒的。所以我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下一代京剧艺术提升上,尽我所能去帮助京剧传承者,挺好。

刘长瑜告诉记者,她在中国京剧院开办了研修班,授课的时候就贴出来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讲什么戏,谁愿意来听都可以。“来的人还真不少,这些专业的京剧演员非常上进,有人说京剧的未来很悲观,我从来不这么认为,原来我自己演戏,用心学刻苦练,但对京剧的认识很感性。这些年我通过教学,思考一出戏为什么要这么演,把感性的东西理性化,这样一来我就更爱京剧了。京剧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耐人寻味,让人难忘,这正是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我岁数大了,说实话每天这么拼命有点累,但我们民族这么优秀的艺术门类,我所做的就是让更多的人接受它、喜欢它,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不管再累,为了京剧,值了!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