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我们帮你“回家”

02.02.2015  21:13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袁 川

    一到寒冬,无家可归的流浪者,都牵动着衡水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心。他们竭尽全力在为这些特殊困难人员送去温暖。

    怎样帮流浪者回家?

    “我们村的李光芝走失十几年了,没想到你们帮忙找到了,还从河北护送她到广元市救助站,真是太感谢了。”1月12日,远在四川省江安县石宝村的该村村支部书记宜佳,特意打来长途电话,向衡水市救助管理站致谢。

    “自去年11月15日开展‘暖冬救助行动’以来,我们已救助了135人。他们大部分是因为走失、受骗、丢失财物、打工无着而来救助站求助的。除12名智障流浪者无法联系到其家人外,其余的人全部安置返乡。”衡水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张保辉说,“去年,他们共救助了2400多人”。

    在救助站,记者翻看按月整理的档案表,流浪者在什么时间求助、怎么安排返乡一目了然。

    “这些人有自己来站求助的,也有市民、民警发现后送来的,我们对他们都进行了临时性救助。”张保辉说,“一到站里,我们首先保证他们有吃有住,然后核实求助者信息。在与他们家人取得联系后,对于家远的,我们给他开具火车乘车凭证;对于本市或离家近的,我们给他返乡的汽车票费用,确保他们安全返乡。

    在救助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些流浪者精神萎靡、遭遇受骗,救助站还会请来合作医院的医生,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去年,山西运城一个23岁的女孩到山东德州会网友,钱物全失。德州救助站为其开具了返乡的火车乘车凭证,但她迷迷糊糊在衡水下了车,晕倒在站台。“我们赶到的时候,女孩无精打采,还说头晕,只是说会了网友,别的都不说。我们担心其会网友时受到伤害,先带她到医院检查身体,并向派出所报案。后来,请医生做心理疏导,等她情绪好起来后,我们开车将其送回了家。”张保辉说。

    智障流浪者怎么办?

    智力正常的人可以主动求助,但那些智障流浪者无法与人交流,不说话、不会写字,没有任何的身份信息,生活也不能自理。这类人又该怎么办?

    “对那些智障流浪者,托付给专业养老机构寄养,在那里有专业的护工照顾。”张保辉说,“2012年以前,所有的流浪者都由救助站工作人员照顾。但站上仅有17个人,还要轮流24小时值班、巡查、护送一些流浪者返乡,人员不足。由于智障流浪者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要专人看管,有的不穿衣服,有的还撕床单、被褥,管理起来很难。利用救助经费将其托付给专业的养老机构,能保证被救助者得到周全的照顾。

    1月13日一早,在衡水市福寿康养老院,记者看到,近一年来由救助站送来的30多名智障流浪者,仪表干干净净,多数人在护工的照料下正在吃饭。

    来养老院看望流浪者的衡水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郭晓梅说,“刚发现他们时,都是头发很长,衣服破破烂烂的。来这儿后,护工给他们理发、洗澡、换新衣服,吃得好、住得暖。有的人意识开始慢慢清醒,我们就帮他们找到了家人。

    “对于危重病人、精神病患者,我们是先救治再救助,第一时间将流浪病人送到定点医院进行治疗。危重病人由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救治,传染病病人由衡水市三院救治,精神病患者由衡水市精神病医院救治。”张保辉说。

    “对于送来的流浪病人,我们会先甄别,再同时由3名医生一同判定病情。”衡水市精神病医院医生卢薇介绍,“前期是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等病人症状减轻后,再进行心理疏导。去年以来,救助了25名精神病患者。其中有5人病情好转,并由救助站护送他们返乡。

    去年12月,救助站接到市民打来的热线后,在深州附近找到了李光芝。“我们赶到的时候,她穿得很单薄,自言自语,很烦躁。我们给她穿上棉衣,沟通了好长时间她才跟我们回来。”郭晓梅说,李光芝在衡水市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能说出自己家在哪了,并能简单地进行交流。

    1月8日晚8时,救助站的4名工作人员乘火车护送年近五十岁的李光芝返回四川老家。

    不进救助站又该如何?

    “为让更多的流浪者得到救助,自2012年起,我们实行主动救助,启用主动救助车,并备足了食品、衣物等临时性救助物品,在火车站、汽车站、人民公园、衡百广场等市区繁华地段和流浪乞讨人员较集中的地段进行巡查和流动救助。”张保辉说。

    目前,在衡水市救助管理站以及相关部门的协同努力下,许多街头流浪人员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1月12日下午3时至5时,记者在跟随巡查中,仅看到衡水火车站广场绿化带中一处职业流浪者的“据点”。在广场遛弯的人说,这个40多岁的流浪汉出去了。在这块僻静的草地上,堆满了流浪者的日常用品:一床布满灰尘、皱巴巴的军绿色被褥,捡拾的垃圾、饭菜,一口黑糊糊的小锅,一些烧火用的树枝。

    “这个人在这待了好几年了,怎么劝说都不进救助站。一开始还用石子投我们,后来经过慢慢规劝,他说自由惯了,不愿进救助站。”巡查的工作人员袁启新介绍,目前我国的救助管理原则是“自愿求助、无偿救助”,不能强迫流浪者进站,实行人性化救助。“对于这样的不接受进站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我们实行持续关注,遇到恶劣天气,总来看看,送一些衣物、食品。

    “我们还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开展救助工作。”张保辉说,近几年,救助站与高校的学生会、春晖义工协会等志愿者合作,定期到街头发放《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明白卡》,现场向群众讲解救助政策,宣传24小时开通的救助热线,让市民知道遇到流浪乞讨人员及流浪病人怎么办,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救助机制,“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救助”。

    更多善行资讯请访问 善行河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