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璧:流失文物 让我们为你铺就“回家的路”

03.05.2016  07:11

在外漂泊20年的灵寿幽居寺北齐佛首,终于在家乡金身合璧,在见证这盛事的同时,我们也不由得深思,面对文物流失严重的现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历经沧桑的北齐佛首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回到家乡河北,并实现金身合璧,实属不易!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致使大批中国珍贵文物流失海外,超过1000万件的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防止非法贩运文化财产报告》则有另一个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的200多座博物馆中,被记录的中国文物约167万件,流失海外民间的大约是这个数目的十倍。该统计结果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现有藏品数量的11倍、台北故宫博物院现有藏品数量的28倍。这意味着5000年中华史,每一天的文明碎片都有10件客居他乡。

总的说来,目前我国流失境外文物主要有四种途径:一、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西方殖民者以学术考察为幌子进行的盗掘流失出境的;二、战争劫掠流失出境的;三、国内不法分子盗窃盗掘与奸商非法贩运出境的;四、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非法盗掘和走私致使文物流失。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颁布了《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等一系列保护文物的法规法令,逐步建立起一套以文物部门为主,公安、海关、工商等多部门联合的文物安全保卫和流通秩序维护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结束了我国文物大量流失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外交流的频繁,人们逐渐认识到文物的价值,在非法利润的驱使下,国内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结,疯狂掀起了一轮又一轮非法盗掘、偷窃、走私的浪潮,使得中国现存珍宝又开始了流浪异乡的“旅程”。

2010-12-26 《矿区天护村:“国宝”昨晚被窃》

2015-04-22 《密室盗宝:租饭店 挖地道!

为使众多国宝重返祖国,几十年来,中国政府、爱国人士、社会团体、爱国华侨以及国际友人都投身其中,通过外交、法律、回购等多种途径,多渠道促成中国流失文物的回归。目前,国际社会已制定了一些旨在打击文物犯罪、促进非法流失文物返还的国际条约,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制定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1995年制定的《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等。这些公约也为文物回归提供了法律依据。

20世纪40年代,大收藏家张伯驹卖掉住宅倾其所有,购回了流失海外的中国现存最早山水画《游春图》,捐献给北京故宫博物院。

1989年5月,中国政府向美国政府索回了湖北秭归县屈原纪念馆1988年6月所失的战国青铜敦,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1993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高价购回1200余件战国竹简。

1995年10月,北京故宫博物院以1980万元人民币买下北宋张先《十咏图》,成为20世纪以来第一件国家出资收购的文物。

1997年,北京故宫博物院以682万人民币竞得五件北宋名人书札。

2000年4月底5月初,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先以1593万港币购得圆明园流失文物青铜牛首、猴首,后又以1544万港币的高价收回青铜虎首。

2000年,一批被八国联军从广州劫掠的瓷器从新西兰追索回国。

2000年,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公开拍卖一块中国的武士浮雕之前,河北省文物局得知这正是6年前河北保定前蜀节度使王处直墓中被盗掘走私出境的4块浮雕中的一块。他们立即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向美国提出终止拍卖,并要求将其归还中国。后经多方努力被盗武士浮雕终于于2001年回到祖国。

2003年,中国政府从香港某拍卖公司依法索回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被盗的49件珍贵文物。

2003年,上海博物馆从美国收藏家安思远手中以450万美元购得被称为“中国书帖祖宗”的宋拓本《淳化阁帖》,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著名书法家启功表示,这“是解放以来最重要的文物回归”。

2005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期被作为战利品运回英国的塘沽大钟回归天津。

2008年2月,中国政府从丹麦追回了156件流失文物,其中有东汉的陶船、抚琴俑,唐代的十二生肖俑和明代的黄绿釉拔步床等。这批文物堪称继1998年中国从英国成功追索大批走私文物后,又一次大批量的境外成功追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