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31.03.2015  12:53

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既为农户提供新品新技 还联系销路催鼓钱袋

        石家庄日报首席记者 李云萍

  3月正是草莓成熟上市的时候,栾城农户谁家也不闲着,忙着捯饬自家大棚里的鲜草莓,期待着迎来一个丰收季。

  和农户一样忙碌的,还有市农业科技特派员孙秀芝。最近一段时间,她一直在挨家查看范台村农户大棚里种植的“红颜”草莓长势。

  “还是疏果疏得少,现在看着没事,等长着长着就没劲了。”孙秀芝蹲下身子,抬起一根结着四五个还未成熟草莓绿果的枝子,向农户魏云娇比划着。“舍不得疏,总怕果长得少。”魏云娇憨憨地笑着。“疏了果,草莓长得大长得好,卖价也高。总的核算下来要比小果子收入高。”

  听闻孙秀芝来了,农户们纷纷找到魏云娇的大棚里,邀请孙秀芝到自己的大棚里看看草莓的长势。

   引进新品种草莓种到农户大棚里

  “从年前草莓上市开始,农户们就开始频繁地找我,我也是随叫随到。农户不歇我就不能歇,这么多年过年就没歇过。”孙秀芝笑着对记者说。

  作为栾城农林高科技园区法人代表,孙秀芝既是法人农业科技特派员也是市级农业科技特派员。她一手创办的这所科技园区目前已经成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主要进行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种类涉及农业的方方面面。

  “草莓最怕枯萎病和炭疽病,尤其是在幼苗期,死苗率非常高。”孙秀芝说,几年前,她引进了“红颜”草莓品种,并采取了无土栽培的新技术,其主要是利用泥炭、蘑菇废料等物质来替代土壤栽培草莓,有效地避免了土传病害,不仅死苗少、省肥料、省水还能提前成熟上市。

  为了让农户接受新品种种植,孙秀芝就在自己的科技园区大棚内展开了“红颜”的培育,她多次组织农户到大棚内参观,并耐心地讲解种植的技术和优势,最终将“红颜”推广到了农户的大棚里,催鼓了农户们的钱袋子。

   手把手教技术让农户真正富起来

  “今年再给你提供一个新品种‘Tima’,种出来比‘红颜’还要好。”在农户焦付姐的大棚里,孙秀芝笑着对焦付姐说。

  记者注意到,之前还语速平缓的焦付姐听了这话突然眼睛一亮变得激动起来:“说好了,你帮我弄!”随后,两人心领神会地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细心问起来,焦付姐说出了个中缘由。

  原来,几年前,焦付姐是第一批种植孙秀芝“红颜”草莓的农户。头一年,焦付姐两口子新技术不熟练,不断把孙秀芝请到大棚里,孙秀芝也是随叫随到。在孙秀芝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当年草莓大获丰收,焦付姐两口子深深尝到了新品种和新技术给自己带来的实惠。

  “她给俺们的苗儿栽一棵活一棵,产量高收入高。俺们不信她信谁。”焦付姐说。

  现在,孙秀芝每年要给农户提供的种苗多达十几万株,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尝试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种植。为了保证农户们的草莓种植技术过关,孙秀芝和她园区的科技人员更累了,很多个节假日都在田间地头度过了。

   保丰收春节不歇跑地头

  “一到12月,‘红颜’草莓就成熟了。市场上到处都能够看到又大又红的甜草莓。从这时候起,草莓种植户们就进入了最忙的一段时间。”孙秀芝向记者介绍。

  因为“红颜”草莓成熟期早,又恰逢春节这个黄金期,很好地提升拉长了农户们的丰收季。但同时也让孙秀芝的每个年都开始过得不踏实。

  “不光是草莓,还有蔬菜苗,冬天都怕冻。一看变天,我的心里就不踏实,生怕幼苗冻着。过年这几天,正是草莓上市的好时候,又怕农户不懂技术,所以就忙着往地里跑,不断地给他们各种提醒,就怕他们耽误了收入。”

  在农户谭苏兴的大棚里,孙秀芝再次强调了疏果的问题。“还是疏果疏得少,果实长得小。”几个农户呵呵笑起来:“舍不得疏啊,哪个也舍不得掐掉。”

  “春节里一个公司跟我要‘红颜’草莓,说是100元1斤在网上销售得非常好,咱有多少要多少。我给苏兴打电话,他带我到棚里看他的草莓,因为没有很好地疏果,草莓个个长得小达不到人家的标准,结果没收走。别人家的草莓疏果疏得好,一下子全收走了。100元一斤和30元一斤,你们算算差多少。”孙秀芝掐着手指头给大家算。

  几个农户不吭声了,相互看了看。魏云娇第一个打破沉默:“要是俺们疏了果,你还能帮俺们高价卖出去吗?”“行!只要你们疏果,销售包在我身上。”孙秀芝痛快地打包票。大棚里顿时响起了欢快的笑声。

  市科技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像孙秀芝这样的农业科技特派员我市还有几百名,为了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他们常年活跃在石家庄广袤的农村大地,开展一系列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和农业科技服务活动,为农民收入的增加,奉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