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访河北“7·19”洪灾区:洪灾后的新年

31.01.2017  22:07

  中新网石家庄1月26日电 (杨梦洁 曹语童 俱凝博)“还好挺过来了,现在我心里就想着明天。”距离河北省突发的暴雨洪涝灾害已经过去整整半年,回想起着半年的遭遇,小寨村52岁的村民杨献林在自己家新修缮好的房子里对记者感慨道。

  2016年7月18日至2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袭击了河北多地,其中石家庄、邢台、邯郸受灾最为严重。位于石家庄西部山区的井陉县是此次洪涝灾害的重灾区,7月21日下午,井陉县县委宣传部官方微博“井陉发布”发布消息称,截至7月20日,井陉县17个乡镇全域受灾,受灾人口11.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50多亿元,电路中断、道路中断、通讯中断,基础设施基本瘫痪。

  持续的暴雨让地处八里沟和胡雷、冶西水流的汇合处的井陉县小寨村在顷刻之间成为一片汪洋。小寨村村支部书记刘文堂透露,“7•19”洪水使得小寨村381间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其中经鉴定的B级危房6户、C级危房6户、D级危房1户。

  家住在河道边上的杨献林是“7·19”洪灾的重灾户,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冲毁了她家的西厢房,东厢房也不能再住人了。刘文堂说杨献林家就是此次洪灾已鉴定危房中的C级户,他表示,目前另选址重建的D级户主体已经完工,其他级别的危房均已全部完工,确保村民能够无后顾之忧的过新年。

  在新修缮好的东厢房里,杨献林早早就换上了干净的床单被罩,桌子上摆放着她为过年准备的年货。“米面油都是村里发的,我自己又准备了点。”杨献林掀开锅盖,里面放着她提前做好的满满三大锅年俗小吃。她盘算着年前把自己的婆婆接过来和自己的儿子、女儿一起过个热闹点的新年。

  在采访的间隙,村里的干部来通知杨献林去领村里为洪水受灾户过年准备的猪肉。“有了这些肉,过年就啥也不用再准备了。”杨献林怎么也没想到从洪水退去后的一无所有到能在温暖的房子里过新年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对于受灾后的第一个春节,杨献林的眼神里充满了期望。

  杨献林家门口,就是小寨村的主干路,半年前这里还是一条5米宽的小路,堆满了村民们私建的车库、商店,而今12米宽的主干道已经基本铺好。“等到开春,道路两边将建成绿化带,投入使用太阳能路灯,到时候村子就更干净、敞亮了。”刘文堂说道。

  2016年2月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国土资源厅、财政厅、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工作的通知》。刘文堂表示,小作镇包括小寨村在内的7个乡村正在借灾后重建的契机进行美丽乡村建设,预计2017年底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届时受洪灾影响的7个乡村将会焕新颜。

  临近傍晚的时候,孩子们在屋外嬉笑打闹,村民们三三两两的坐在自家院子外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家长里短。如果不是墙上那道浅浅的土黄色印记提醒着人们洪水曾经来过的痕迹,这里就和任何一个普通村庄没有区别。(完)

  中新社石家庄1月26日电(曹语童 俱凝博)新春将至,“7·19”洪灾过去了6个多月,受灾严重的井陉、平山、赞皇、灵寿、矿区等多个县(区)重建工作的进展如何?记者赴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和井陉两地开展灾后重建报道。

  去年7月18日至21日,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造成省内部分地区出现洪水和内涝灾害,洪灾让平山县18.9万人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目前,河北省工作重心已由抗洪抢险转向灾后重建,2016年8月,河北省专门制定了《“7·19”特大洪水灾害灾后重建总体实施方案》,目标用1年左右时间使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近日,记者来到受灾较为严重的平山县古月镇北杏园村,该村位于甘秋河上游,村居分布在河的两岸,去年的洪灾造成村路、电、讯、水等基础设施几乎全部毁坏,冲毁农田370多亩。

  洪水无情人有情,该村村主任王素明称,“洪水来势汹汹,大概有2米深,道路和桥梁都被冲毁了,是村民们自发清理淤泥帮助灾后重建,让需要重建或维修房屋的28户灾民得以搬入新居、安心过年。

  走在街道上,记者仍可以明显地从墙上看出洪水留下的痕迹。河道两边已搭起了新房,新房大门处贴着吉祥喜庆的福字和高高摞起的玉米堆,让整个村洋溢着迎新春、过新年的气氛。

  22日是“腊月二十五”,恰逢当地磨豆子做豆腐的日子。68岁的村民刘保来一家子早早的围在了新房的院子里,闻着新做的豆腐,跟孙辈们晒被子、话家常。

  提起去年的洪灾,刘保来觉得那段灰色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很久。“老房子地基毁了,我和老伴带着三个孙辈搬到了政府的安置房去住,那里虽然条件可以,但是它不是‘家’。

  两个儿子在洪灾后纷纷搬离了甘秋河畔,这让刘保来的心里更加期盼可以早日团圆。经过努力,他在乡镇政府和村民的帮扶下,将搬入新家的时间表提前到去年的11月份。

  走进84平方米的新家,四室一厅的房内已归置好家具,卧室的床和衣柜都是崭新的,厨房里备起了过年用的米、面、油。“摸这新装上的暖气,晚上烧得旺着呢。

  刘保来喜笑颜开的说,“除去国家给补贴的3万元安置费和1万元的保险,新家自个儿只需要掏5万元,我们一家子能重新聚在一起,团团圆圆的过年,就是个好年!

  受洪水影响的还有石家庄市井陉县小作镇小寨村,24日一早,记者一行驱车来到小寨村,一条崭新的水泥路从村口一直向村中延伸,路一侧的水渠已经清理干净。村民们坐在墙根处晒着太阳闲聊,背后的墙上,洪水的印记证明着该村的遭遇。

  崭新的村容和村民的齐心协力是分不开的,年届七旬的村民石青石就在洪灾刚过的时候,和自发的村民们一起捞淤泥,清理洪水后从山上裹挟并遗留下来的积石。

  由“满目疮痍”到获得“新生”,该村受灾的17户房屋目前已基本维修完毕,村民杨献林也重拾了对生活的美好希望。52岁的杨献林指着窗玻璃上的水迹告诉记者,“这道痕迹作为纪念那段日子的,当时西厢房倒了,院子里的葡萄架也倒了,自己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是大伙帮我重拾了信心。

  在灾后重建的日子里,该村800多人相互帮扶,不分昼夜清理受灾房屋,将院落重新围起了红砖瓦墙,让灾民赶在入冬前住了进去。

  提到即将到来的春节怎么过,杨献林打开锅盖展示做好的“云头儿”和菜糕,随即她也打开了话匣子。“今年是靠政府和乡亲们的安置费和帮助才度过来的,尽管这一年遭遇了暴雨洪灾,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磨难,但这仍是个喜庆的春节,明天也一定会更好的。

  井陉、平山的灾后重建只是这半年多来河北乡村灾后重建的一个缩影。为确保受灾群众不缺吃、不受寒,欢欢喜喜过好年,各地方的后方重建工作仍在加紧推进当中。如今,乡亲们脸上再次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一条条平坦宽阔的大路,正引领了受灾群众奔向希望的远方。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