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寻根洪洞大槐树 泪洒晋冀两地万安村

09.04.2019  03:41


当地万安村和邯郸武安万安村村民相见。



大槐树祭祖习俗之迎请神主。



一对父子寻根留影。



由数百名中学生组成的根字。

洪洞大槐树景区。(沈阳晚报 刘生生摄)

   圣地万众共祭祖:奔过去一把抱住 两行寻根泪滴落槐树下

   今日出镜

   全国18个省市的大槐树移民后裔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近万人。

   采访动机

  “第二十九届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寻根祭祖大典”,是大槐树景区自举办文化节以来首次组织的大规模媒体采访。

  4月5日,农历己亥年清明节,“第二十九届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寻根祭祖大典”在洪洞大槐树景区祭祖广场隆重举行。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大槐树移民后裔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近万人,齐聚一堂,共同祭奠先祖。

  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明政府在洪洞广济寺大槐树下设局驻员,历时50载,移民18次,人数逾百万,遍布全国18个省市500余县,涉及1230个姓氏,其声势之大,范围之广,旷古绝今。600年岁月沧桑,数以亿计的移民后裔不远千里,来到大槐树下寻根问祖,共话亲情。大槐树承载着整个中国的乡愁。

  当天典礼的最大亮点,是两地万安村的故事,让现场飙泪无数。原来,洪洞县万安村在560里外的邯郸武安也有一个同脉万安村的故事,刚刚被发掘出来,成为今年祭典主旋律。

  去年,邯郸武安万安村郝、宋、郭氏的宋家后人,溯谱寻踪,发现洪洞也有同名三姓的万安村,口音相同,且至今武安万安村头老槐树荫指向西南,正是洪洞大槐树的方向。而今,穿越600年历时十四代,当年迁往武安的百户只活了七户,今已繁衍人口万余。当天现场,武安村民代表携珍藏的巨幅家谱认祖归宗,两地三姓村民同台飙泪相拥,让台上台下飙泪无数。

  大槐树祭祖习俗,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槐树寻根祭祖园,荣膺国家5A级景区。本次由中国晚报摄影学会组织的“全国媒体看槐乡”,是大槐树景区自举办文化节以来首次组织的大规模媒体采访。另外,《小戏骨之洪洞大槐树寻根记》开机仪式已于3月29日先行举办。(文/记者 杜世国 图/记者 张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