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洋河大桥破败毁损 行车如“蹦蹦床”

29.08.2014  18:13

    见习记者贾子龙

    “1958年1月,为治理洋河水患,一座全长399.6米,宽8.5米,跨越洋河的大型钢筋混凝土梁式桥,即洋河大桥破土动工,同年10月竣工。随着经济的发展,这座服役37年,沟通冀晋蒙的要道,逐渐不适应道路通行和荷载等级的要求,于1994年5月贷款重修并拓宽至31.7米。”这是1995年10月1日记录洋河大桥雕塑上的重修文字。然而,在已经过去的19年里,这座作为宣化城区沟通南部各乡镇、我市南部各县区以及宣大高速公路的重要通道的大桥,如今却已千疮百孔、岌岌可危。老百姓那句“谁来修修洋河桥”的心声在洋河上空飘荡多年,却始终未见“落地”。8月27日,记者再次踏上这座亟待被拯救的大桥,倾听大桥痛苦的哀嚎。

    车辆通过“一路风尘

    上午9时许,当记者来到距洋河大桥收费管理站约100米处,弥漫而来的尘土腾起数米高。自行车、电动车、三轮摩的、轿车、半挂车混行交错,便道砖上杂草丛生,“这是出入宣化的大门脸吗?太破了!”一位从城区路过收费站的廊坊司机,在堵车间隙对记者感叹,“你看看铁架上的几个字,‘古城人民祝您一路顺风’,我看哪是顺风,改成‘古城人民祝您一路风尘’更靠谱!”说完这句话,记者作为本地人只能回以一个尴尬的微笑。

    徒步走在匝道,记者看到十来个“打飞锤”(靠体力赚钱)的壮工堵住路口,经过的非机动车辆只能绕进机动车道和大车抢道。多年前,宣化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曾联合宣化县恒泰有限公司在洋河桥头南侧新建一个正规的劳动力市场,以解决洋河桥头自发劳务市场的混乱问题。如今,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的求职者仍常拥堵在桥头,既阻碍交通,又存在安全隐患。无序的状态,或许是外地人来宣的又一印象。

    破败毁损,行车如“蹦蹦床

    刚尝完“滚滚红尘”的滋味,记者还未上桥,就看到垃圾散布桥头两边,一只流浪狗正在各色垃圾袋间穿梭搜寻食物。走上桥面,多处桥栏损坏,竹片、铁丝、线缆……成了临时补救的工具。“这蒲包货,中看不中用,大人一脚就能踹开。”经过此地的一位市民,指着大桥东侧一处用竹竿搭成的“”字形护栏说道。

    护栏或破损不堪,或外翻倾斜,桥面多有裂纹,钢筋清晰可见。记者大体数了一下,护栏损坏最严重的地方有10余处,部分路面甚至出现约5厘米宽的裂缝,大桥北端路面部分柏油脱落,大大小小数十个坑洼连接成片。当重型货车从桥上通过时,桥面剧烈颤动,“城里的儿童蹦蹦床也不过如此吧。”记者的心一下提到嗓子眼,顺着便道行走,每有大车经过,这种“免费”的体验就上演一次。

    “桥这么破,觉得丢人

    走过桥面,一座雕塑引起记者注意。雕塑北面,黑色大理石上,记录着洋河大桥重修的前后经过,最后的落款为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只不过,读完这段文字会有些吃力,因为撕了又贴的小广告在剥落后成了“雀斑”长在文字的“脸上”。六菱形的护栏不知道什么时候被砍去一半,几个“打飞锤”的本地人坐在生锈的栏杆上等活儿。

    “你们照相,是要修桥吗?”一位身材魁梧的年轻人问。“我们帮着呼吁,希望政府能早点修。”“早该修了,灰嗒呼出的。”一看我们不是“管事儿”的,年轻人发亮的眼睛再一次黯淡。他告诉记者,自己文化不高,只能受大苦。但每天在交通混乱、尘土飞扬的洋河桥头等雇主,心里不好受。“俺知道,这是国道和宣大高速的通道,这么破的桥,都觉得丢人,如果修好了,俺们也有面子。

    站在雕塑前,记者看到的是颠簸如常的各式车辆。透过紧闭的车窗,记者似乎听到相同的叹息,“桥,该修了!

    对于洋河大桥为何多年破损却始终未能修缮?何时修缮?如何修缮?本报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