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将建30家众创服务平台 聚集人才超2万人

10.11.2015  09:59

近日,市委办、政府办联合发布《泰州市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全市建成30家众创服务平台,聚集创新创业人才超过2万人,扶持5万名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带动就业25万人以上。

这是我市扶持创业的“真金白银”举措之一。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抓手,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着力形成“创新驱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政策促动、典型带动、全民行动”的创业大格局,泰州也成为苏中、苏北唯一的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截至目前,全市创业担保贷款累计发放总量已达20.6亿元,全省领先,累计帮助4.3万名创业者成功创业,带动14.6万人就业。

多项政策助推创业

众创空间是一个新生事物,是创业孵化链条的组成部分,旨在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方案》提出,我市将建设一批低成本、全要素、开放式、共享型的新型服务平台,实现市(区)全覆盖,形成创新创业“种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梯级孵化体系,全市建成30家众创服务平台,小企业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等创业载体达70家。

此外,我市将聚集创新创业人才超过2万人,扶持5万名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带动就业25万人以上;全市新登记注册的初创企业户数、吸纳从业人员数年均增长10%以上;建立超200人的创业导师团队;建设10家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科技金融机构;所辖市(区)全部设立科技金融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规模达10亿元;聚集一批天使投资人和天使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管理资金规模超过100亿元,引导大众树立勇于创新、无惧失败的创业理念,营造“创业泰州”文化氛围。

根据《方案》,到2020年底,全市将初步形成创新资源丰富、创新要素集聚、孵化主体多元、创新创业服务专业、创新创业活动活跃、创新创业主体协同发展的大众创新创业新格局,推动泰州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

此前,我市已整合各类创业政策,出台了《关于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集成30条创业新政,惠及各类创业群体,做到政策内容“一策清”、政策兑现“一次办”、政策扶持“一证通”。

想要创业却没有资金怎么办?我市构建了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创业融资体系,鼓励创业和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初创企业,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吸引社会风险投资的,政府设立的产业引导基金优先给予社会风险投资额10%至30%的跟进投资。全面建立“333”创业担保贷款新模式,“政策性贷款”与“你贷款、我贴息”双轨并行、双轮驱动,贷款贴息政策覆盖各类创业者。截至目前,全市创业担保贷款累计发放总量突破20亿元,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共帮助4.3万人实现创业,带动14.6万人就业。

想要创业却没有场所怎么办?我市以产业为龙头打造新兴特色产业创业孵化基地,针对不同群体创业需求建成一批专题孵化器,目前已建立省级创业孵化基地5个、市级44个、县级160个。对符合条件、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创业者及时给予水电、房租、网络等补贴,对为有创业意愿的个人推荐创业项目和给予创业指导的单位和个人及时落实相关奖励政策,推动各类群体成功创业、促进就业。

想要创业却没有经验怎么办?不要紧,我市加强了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提升培训,推广“1 X”培训模式,积极推进“152”电子商务创业培训工程,大力开展SYIB创业培训,组织实施创业实训模拟公司项目,提高创业成功率。我市还连续三年举办创业富民大赛,弘扬创业精神,激发创业热情,建设创业文化。

为帮助大学生破解创业难题,我市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在全省率先以政府名义出台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在全国率先创建“大学生村官创业学院”,建立大学生电商创业场地零租金、创业零风险、创业零成本的“三零”新机制,在校大学生享受创业普惠政策,解决大学生创业者的实际困难。同时,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创业孵化补贴、就业安置补贴、新增就业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对多个创业项目免征相关税收,实行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返还。我市还认真落实大学生创业扶持激励政策,去年以来共发放大学生创业项目奖励资金258万元,吸引了105家大学生电商企业入驻大学生创业园,已孵化企业达37家,树立了“淘泰州、牛叉叉”等一批互联网创业品牌。

托底就业困难人员

统计显示,平均每个成功的创业者,能带动5个人就业。但是,人力资源市场上,一些大龄人员(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人员等困难群体,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就业,这既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又影响了社会稳定。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本着“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原则,建立“出现一人、认定一人、扶助一人、稳定一人”的工作机制,使援助对象获得更具针对性的重点帮扶,促进其及时就业、稳定就业。

要帮就业困难群体找工作,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为此,市人社部门开展就业困难对象资源调查,将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以及连续失业一定时间仍未能实现就业的人员全部纳入就业困难人员范围,做到应援尽援、一个不漏。并根据每一位援助对象的需求和特点,研究制定个性化的援助方案,设计安排专门的服务路径和援助措施,以援助协议的方式实施“一人一策”重点帮扶。

就业困难人员,尤其是4045人员要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提升自身就业能力是关键。”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处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城乡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让包括就业困难人员在内的劳动者都能得到政府提供的多次职业技能培训,以素质提升、技能培养作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重要抓手,全面提升职业素质水平,增强就业援助实效。

同时,我市不断加大岗位援助力度,拓展公益性岗位范围,扩大岗位规模,市本级每年开发和购买1000个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对与就业困难人员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人社部门还给予单位1000元/人的一次性就业安置补贴,同时按相应规定给予企业社保补贴,引导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吸纳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其实现就业再就业。2014年以来,为了帮助两困大学生尽快找到工作岗位,市区完善机关部门结对帮扶特困群体再就业制度,以岗位援助为重点,率先将省人社厅明确的两困大学生公益性岗位在三年到期后纳入市政府确定的公益性岗位范围,并从2015年起每年再开发一定数量的公益性岗位专门用于安置两困大学生就业,保持帮扶的稳定性、连续性、长效性。

目前,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降为历史最低的1.91%,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全面动态清零,市人社局也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陈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