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石家庄市法院审执结案件超10万件

22.02.2016  09:39

     2015年,石家庄全市法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深入推进司法改革,不断深化司法公开,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两级法院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共受理各类案件128132件,审执结109025件,与上年同比分别上升27.93%和32.02%。

    坚持围绕中心,主动服务大局。发布了全省首份《非法集资案件刑事审判白皮书》,提出防范建议,引导社会公众提高辨别和抵制非法集资能力。积极推进环境保护案件集中管辖,市中院和各县(市)区法院成立了环境保护审判庭或合议庭。连续两个年度发布了《行政审判白皮书》,及时反馈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全市法院依法审理商事案件35718件、各类刑事案件7824件、各类民事案件72456件、行政案件1575件,依法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完善制度,强化动态管理。全市法院办案法官占全省法院办案法官的十分之一,办理案件占全省法院总数的近五分之一,案件受理数、结案数、人均办案数均位居全省第一。为提高办案质量,制定了《案件质量评查办法》、《关于规范二审案件发回重审的实施意见》、《关于着力解决超审限问题的实施意见》等制度,建立了热点、疑难案件研讨制度,出台关于依法办理保险合同、宅基地纠纷、交通事故、酒驾案件等9个指导意见,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和裁判尺度。

    坚持机制创新,推进司法改革。全市法院实现立案审查制向立案登记制的平稳过渡,当场立案率达到95.67%。全面开展案件繁简分流、简易程序规范化和要素式裁判文书、小额速裁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了简化商事案件庭审改革,民商事一审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69.28%。全面推广轻刑快判、量刑规范化和减刑假释制度改革,以轻刑快判机制审理轻微刑事案件582件。积极推进执行联动机制改革,实行主动执行新机制,建立京津冀法院协同执行机制等,全年执结案件21920件,标的额130.79亿元。

    坚持需求导向,深化司法公开。全市法院启用了协同办公系统、便携式数字法庭系统、审判风险管理系统、庭审智能巡查系统等系统的对接,增加了远程指挥、电子签章、文书自动纠错、异地文书打印、案卷实时归档等功能,法官办案更加便捷,群众诉讼更加便利。创新互联网+司法公开,在全省首推微博庭审直播;开展法院开放周、开放日活动,公开数量居全省法院第一。

    坚持以人为本,践行司法为民。全市法院不断深化多元调解体系,与市综治办、司法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完善人民调解和诉讼对接机制的意见》,一审民商事案件调撤率44.64%。积极开展司法救助,为1800名生活困难当事人减缓免诉讼费1667万元,申请司法救助929.2万元。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规范“一乡(镇)一法庭”运行,选任人民陪审员,开展“法官进社区”活动,营造百姓懂法信法、依法办事的浓厚氛围。(记者 戴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