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打造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增长极:蓝色引擎 提挡加速

12.08.2014  11:55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李 巍

    大潮奔涌,沧海扬帆。我省487公里的蓝色海岸线,律动着加快发展的强劲节拍——

    三大港口瞄着“打造知名大港”的目标加快蜕变;

    上半年沿海亿元以上在建项目数量达到1257个,同比增长13.1%,产业加速聚集;

     唐山秦皇岛 、沧州城市布局做足沿海文章,抢占发展先机。

    “全力打造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增长极。”自去年5月省委八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将此确定为四大攻坚战之首后,沿海地区的开发开放,作为我省实现由经济大省转向经济强省的突破口和支撑点,受到高度重视。上半年,我省沿海地区实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我省经济发展的蓝色引擎正提挡加速。

    三大港口加快打造知名大港——

    拓展功能,做大规模,提高对腹地的辐射带动力

    具备20万吨级以上货轮的通航能力,对于 黄骅 港来说,意味着什么?

    “到那时,不仅将满足冀中南地区钢铁企业进口铁矿石的运输需求,还能缓解津冀鲁沿海港口铁矿石接卸码头能力不足等问题。”7月30日,凭海临风, 沧州黄骅 港务局副局长刘吉利如此回答。

    实现这一突破,已进入倒计时。目前,黄骅港20万吨级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已完工,20万吨级矿石码头已基本实现重载试车,正静待邯黄铁路修进港区的最后时刻。液体化工码头、散杂货码头、粮油码头建设现场也是一派繁忙……

    港口,一手拉着内陆,一手牵着海洋,扮演着一个区域走向海洋的桥梁、对外开放的门户、产业集聚的平台等多个角色。不仅是黄骅港,今年以来,秦皇岛港也在加快推进东扩港区和20万吨级150航道改造工程建设,曹妃甸第6个5000万吨煤炭码头已开工。随着港口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建设的加速推进,我省三大港口的通航能力正在大大提升。“以拓展港口功能为着力点,做大港口规模”,“加快发展集装箱码头,积极开辟国际货运航线”……去年9月,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指导意见作出“打造知名大港”的部署。我省港口着力摆脱过去以运煤为主业的“”形象,在矿石、液体化工、集装箱等方面逐步完善服务功能。

    黄骅港到广州南沙港、曹妃甸港到营口港的集装箱班轮开通了,京唐港到太仓港、宁波港、江阴港以及威海港等6条航线也能运集装箱了……今年以来,以发展集装箱为突破口,我省进一步做强港口功能,努力提高其对腹地的辐射带动力。截至目前,全省集装箱班轮航线达57条,通达国内外50多个港口。上半年,全省集装箱吞吐量完成82.9万标准箱,同比增幅高达50.7%,全年突破150万标准箱没有悬念。

    无商不富,无贸不活。港口功能的日益完备,让我省沿海港区一改货物进出“中转站”的形象,加速由集疏大港向综合贸易大港、加工制造大港转变。

    今年年初,文丰木材码头在曹妃甸港区通航,迅速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专业化木材码头。以其为依托,曹妃甸加快木材加工集散基地建设,预计到2018年加工集散能力达到每年800万立方米,届时将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木材交易平台。依托深水大港,煤炭、矿石交易平台已经在上半年建成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