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油田采油三厂续写老油田不老神话

06.04.2017  10:44

  □记者 商棠 通讯员 王学立 张国辉

  面对国际石油市场低迷的寒冬期,大港油田采油三厂强化效益意识、创新意识和储量意识,眼睛向内,科学增储,按照“无效益不升级、不动用不探明”的原则,开展立体式、精细化勘探评价,突出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构建未动用储量、可动效益储量和断棱带精细刻画滚动增储等模式,深挖勘探规模增储、老区滚动增储和难采规模动用等方面的潜力,实现了储量接替的规模性、效益性和创新性发展。

  去年以来,这个厂共动用新增储量436万吨,有效动用未动储量487万吨,储采比由0.99上升到1.38。

  突出效益开发,浅层多带效益增储

  2月11日,采油三厂今年产能新区第一口井——官1608-14投入生产,日产油66吨,实现了产能建设新年首季开门红。

  “老探区再造青春,这不是梦想。”面对南部成熟探区,采油三厂精细成藏规律、效益勘探,以单井多层系、多目标“一井多带”最大程度降低勘探评价风险,力争多个层系、条带实现增储;加强新生古储成藏规律研究,按照分层系分区带分项目,分别侧重研究、交叉印证、立体评价。

  采油三厂提出源储侧接、近源充注和断储接力、横向输导评价原则,在枣1508区块中生界两套优质储层进行对比,结合火成岩地震相、地质相和测井相开展东关潜山圈闭刻画与评价,结合储层预测技术落实优质储层分布范围,构建多层系复式油藏成藏模式,合作评价井枣1508-10中生界火成岩获高产工业油流,新增探明储量185万吨,控制储量286万吨;采油三厂与其他研究单位合作,采取勘探与开发结合、评价与产能结合、地质与工程结合,推广增储建产一体化模式,实现枣1508断块当年实施新井11口,动用储量376万吨,断块日产油290吨,年产油3.5万吨,实现当年发现、当年研究、当年建产。同时,采油三厂在枣1508区块预探、评价和产能三类井整体思维,“一场多井”集约用地方式,节约投资成本,利用2个平台、3个井场、3部钻机,整体实施2口评价井、11口产能井,缩短搬迁周期20天,节约钻井成本160万元,节约用地费用500万元,钻井周期平均减少8天以上。

  实施创新驱动,发掘难采储量

  随着油田优质储层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优质沉积相带的高产井产量逐年递减,低渗难采储量逐渐成为老油田稳产上产的潜力所在。

  采油三厂以区域研究为背景,力争规模动用、效益建产。技术人员采用区域构造控格局、精雕细琢找潜力、精细评价定方案、创新技术促开发的研究流程,改变未动储量以单区块为中心的研究模式,全局把握,整体研究,开展区域储量规模动用可行性研究,以达到宏观分析、落实储量、优选目标和效益开发的目的。

  采油三厂创新“油藏族”成藏模式,采取堑中块、堑中堑等四种成藏模式,研究断块间小断层的侧向封堵性,指导官40、官18-50等四个堑块油藏认识和动用。经过井震结合、小断层精细刻画、变密度分析、拔“钉子井”等一系列特色研究,精细构造解释,提高构造认识程度,以断层泥比率进行小断层封堵性论证。在方案研究、优化过程中,提出了油藏参数、经济参数、开发参数、计算虚拟方案的百万吨产能直接投资和内部收益率交叉筛选方法,建立可动效益储量评价筛选模型,实现了未动用储量整装动用、效益开发。

  去年以来,采油三厂未动储量投产新区块4个,动用储量255万吨,年产油5.06万吨,促成新老区产能比例达到2:1。

  此外,采油三厂还根据最小启动压力梯度、水驱模拟等油藏工程研究,采取小井距、同期注水等技术手段,在地面采取了系统配套和单井撬装等方式,配套井网、层系注采完善,同期实施投转注井3口,其他后续井网配套完善工作也将陆续展开,确保未动储量新区长效开发。

  注重油藏描述,滚动扩边增效

  采油三厂历经40多年开采,综合含水已上升至88.53%,可采出程度达到79.86%,产量递减的信号红灯频闪。为此,采油三厂开展精细油藏描述,对已开发区块进行滚动评价,拓展储量促稳产。

  他们针对南部油田区块储层、开采状况,创新单砂层交叉判别技术,进行产能建设储层砂体筛选。通过单砂层合理井网密度、产能单元、剩余油分布等综合评价,筛选纵向上有利单砂层,然后对筛选出单砂层进行平面叠加,优选潜力产能井位,拓展扩边储量筛选范围、准确度和产能效益,增加已开发区块储量范围和动用空间。官185、官197等断块扩边增储量135万吨,其中,官962-17新区块投产,年产油0.71万吨。

  储量资源是老油田稳健发展的基石,采油三厂未来将进一步秉承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在效益增储、稳健发展的道路上续写老油田不老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