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六连跌 筑底前狂欢? 多空争持 市场分歧加剧

07.09.2015  14:58

   导读:9月2日0时起国内汽柴油价下调,汽油每吨下调125元,柴油每吨下调120元。成品油价6月8日至今“六连跌”,每升降0.77元,加满一箱50升的油约省39元!

    油价六连跌 筑底前狂欢?

  近期,基于美国原油库存及美国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呈现震荡下滑而后连日暴涨的趋势。受此影响,原油变化率依然在负值范围内,下滑幅度出现缩减,国内成品油“六连跌”依然如期而至。

  9月2日0时起国内汽柴油价下调,汽油每吨下调125元,柴油每吨下调120元。成品油价6月8日至今“六连跌”,每升降0.77元,加满一箱50升的油约省39元!

  截至目前,今年国内成品油市场一共经历17次调价窗口:5次上调,9次下调,3次搁浅,涨跌互抵后,汽油累计下调455元/吨,柴油累计下调510元/吨。“六连跌”促使汽油累计下跌1025元/吨,折合93号汽油0.79元/升;柴油累计下跌1000元/吨,折合0号柴油0.85元/升。

  成品油价格下调,自然会减少以汽油作为生产资料的私家车的燃油成本。以一辆百公里油耗10升、月跑2000公里的小型私家车为例。此轮93号汽油每升下跌0.10元,截至下一调价周期(约半个月),该私家车主的燃油费用将减少10元,若以六连跌下调0.77元/升测算,若加油40升,则可以节省约31元/升。卓创资讯预计本轮油价下调政策落实后,各地零售加油站将出现一小波加油高潮。

  对于物流企业来讲,以一辆载重50吨,月跑1万公里,百公里耗油38升的斯太尔重型卡车为例,按照此轮0#柴油0.10元/升的跌幅测算,在下一个计价周期(约半个月)的时间里,将减少190元左右的油耗成本。

  “油耗成本的降低对于物流行业而言,并非绝对的利好消息。从另一方面来看,油价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价格持续下行从侧方面体现出的是经济的疲软态势。市场需求维持低位令物流行业受到影响,各地区大型物流需求有所降低,业务萧条令运输行业在夹缝中艰难求生存。”卓创资讯分析师表示。

  美国消费者亦在享受这场原油下跌的狂欢。“朋友发来的今日美国油价:2.459美金一加仑,一加仑等于3.785公升。”9月4日,一位网友在其微博上说。

  本周末全美平均普通油价预计为每加仑2.44美元,也将成为自2004年以来油价最低的一个长周末。据美国油价分析网站GasBuddy预测,与去年相比,为期4天的假期驾车出行,美国人将少花14亿美元的汽油费。

  美国汽车协会(AAA)发言人阿什(Avery Ash)指出,“油价在过去短短一周下跌了12美分,节省出的汽油费会转化为酒店、娱乐等其他方面的开支。”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油价筑底之前最后的狂欢。卓创资讯指出,由于原油自8月25日以来连日大涨,提高原油计价基数,下一计价周期,市场将出现上调预期。因此发改委下调汽柴油零售限价后,9月上半月将是最低油价时期,待9月下半月开始,汽柴油零售价将上涨。

  尤其8月27日至31日,国际原油三日连涨,WTI累计涨幅达10.01%,布伦特涨幅24.11%。受其提振,山东地炼汽柴油价格大幅调涨,仅三日时间,均价大涨近200元/吨,个别地炼累计涨幅达300元/吨之上。而此次发改委下调的窗口恰逢地炼汽柴油走势拐点上,筑底迹象较明显。

  由于9月3日前后,北京、天津、河北及其周边省份相关行业限产、停产,柴油需求被降至最低,原油反弹所带来的地炼爆发式推涨并未带动起下游的冒进心态,反而是需求萎缩弱化了本轮涨势。不过,从昨日开始,如此强劲的利好下,部分炼厂柴油已出现大幅下跌。柴油跌速如此之快,可见需求着实不佳,筑底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但目前山东地炼价格已击穿前期十三连跌时的底部,鉴于国际原油重回50美元的可能性增加,七连跌或难出现。

    通缩幽灵吞噬企业盈利

  油价涨跌利弊均是相对而言。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对下游终端用户来说是一大利好消息,私家车、物流运输企业的油耗成本降低;再者,国内油价持续走低也可降低整个经济的运行成本。不过,油价持续下滑将会通过各种传导机制拉低CPI涨幅,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加剧国内通货紧缩。

  国际油价长期低迷,使得国内石油、石化类企业今年上半年业绩出现较大下滑。Wind数据显示,2015年中报中,石油、石化行业内30家上市公司,四成多净利润处于亏损或减少状态。受国际油价下跌影响,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上半年业绩全部下滑。其中,中国石油实现净利润254亿元,同比大幅降低62.7%;中石化实现净利润254亿元,同比下降22%;中海油实现净利润147.3亿元,同比下降56.1%。

  另一方面,油价下跌使得炼油和化工业务成本下降,下游炼化业务盈利得到改善。上半年中石化炼油业务实现经营收益同比大幅增长57%,化工业务由亏转盈,经营收益同比增加141亿元;中石油2015年上半年炼油与化工板块经营利润人民币46.57亿元,比2014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人民币34.35亿元扭亏增利人民币80.92亿元。但从整体业务占比来看,油价暴跌仍使得石油企业业绩大幅下滑。

  油价大跌释放的“通缩幽灵”,并非仅仅萦绕在石油行业。伴随油价下跌,铁矿石、有色金属、石化下游产品纷纷遭遇滑铁卢,工业品通缩压力加剧,企业盈利状况恶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715.6亿元,同比下跌2.9%,跌幅较上月扩大2.6个百分点,企业盈利状况再度出现恶化。工业品通缩压力加剧与投资收益下加大工业企业利润下行压力,而稳增长政策尚未带来工业品需求面的明显回暖。主营业务收入增速继续有所放缓,单月同比增速下降1.2个百分点至0.3%。

  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再度下跌,工业品通缩压力在7月再度加剧,PPI同比跌幅扩大0.6个百分点至5.4%,原材料购进价格同比降幅扩大0.5个百分点至6.1%。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原材料购进价格价差收窄导致工业企业利润下降,带动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放缓3.1个百分点。此外,股市下跌带来工业企业投资利润下降也拉低了利润增速。7月工业企业投资收益同比增加110.4亿元,环比少增73.1亿元,带动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下降0.8个百分点。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指出,工业品通缩加剧与投资收益下降拉低工业企业利润。即使考虑到工业品通缩压力加剧与投资收益下降影响,工业企业利润同样处于低速增长状态,企业盈利能力依然疲弱。部分产能行业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加大了企业倒闭和局部金融风险爆发可能。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利润同比跌幅持续在60%以上,吨煤利润下跌至3.3元,调整不可避免。

  徐高认为,目前需求依然较为疲弱,部分行业经营困难。即使考虑到工业品通缩加剧影响,需求依然呈现疲弱态势。7月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放缓幅度为1.2个百分点,而PPI跌幅近扩大0.6个百分点,需求出现进一步放缓。持续的稳增长政策尚未带来投资出现明显回升,也尚未传导至工业企业需求面,工业企业需求回暖有待宽松政策继续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