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河湖管理新模式 浙江多措牢筑“河长治”

05.07.2017  10:02

        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河长制将在全国渐次铺开。而在更早的时候,浙江全省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重新实现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而河长制,就是其中的制度创新和关键举措。

  浙江以江为名,以水为魂。继2016年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以来,河长制,又一次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词”。今年2月,浙江发出“以铁军精神全面剿灭劣Ⅴ类水”的动员令,浙江治水铁军乘势而上、乘胜追击,奋力夺取“五水共治”的全面胜利。

  “省长村长,都是河长。”这句话,在浙江老百姓之间口口相传了3年。近年来,浙江以河长制为牵引,全力推动治水,促进浙江河湖长治长美,蓄积了发展动能,赢得百姓获得感的提升。无论是大江大湖,还是小河小溪,在浙江河湖岸边总有一块醒目的河长公示牌,牌上除了河长名字、职责,还有河道名称、长度、整治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

  管得住、管得好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浙江开始将治水作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以治污水当头、同步推进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随后被提出并大力推进。“河长制的实施对于浙江省建立污染以后的发现、处理机制作用很大。”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厅长方敏透露,下一步浙江计划完善河长制,将取得的成果不断巩固深化,减少防止反弹。

  据浙江新闻此前报道,迄今,浙江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五级联动的“河长制”体系:6名省级河长、199名市级河长、2688名县级河长、16417名乡镇级河长和42120名村级河长,还配备了河道警长、民间河长。与此同时,各地都把河长制落实情况纳入“五水共治”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并逐级对每位河长履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问责,作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事实上,作为全国先行先试的地区,近年来浙江在探索河长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五级河长体系全面落实河湖的“管、治、保”责任,浙江水环境的改善有目共睹。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末,浙江全面完成消灭垃圾河6500公里,消灭黑臭河超过5100公里,基本清除了“黑、臭、脏”的感官污染,城乡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浙江河长制最大的创新在于重构了河湖管理模式。各地抓住“截、清、治、修”四个环节,实现从污水控源、污水处理、污泥清理到水体修复的全过程、全系统、全方位治理。从最初的“一河一策”到剿灭劣Ⅴ类断面、整治小微水体的“一点一策”,浙江治水工作愈加科学和精准,不断推进“河长制”向“河长治”迈进。

  而今,浙江河长撸起袖子加油干,翻篇归零再出发。在2017年剿灭劣Ⅴ类水的基础上,浙江省还要基本建成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打造“浙江最美河流”。具体而言,浙江省将围绕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生态修复和执法监管等任务,全面深化河长制。浙江的“治水铁军”,正在新的跑道上发力冲刺,治出绿水青山的好生态,打出转型升级的新天地,开拓浙江发展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