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铁路”家庭的春运时刻

17.02.2016  11:03

  中新社石家庄2月16日电 题:河北“铁路”家庭的春运时刻

  中新社记者 鲁达 陈林

  当杭州—石家庄的K1264次列车送走最后一批客人、驶进客车整备所时,一旁除雪的张磊在等待女儿回家。

  女儿张茜是这趟列车上的一名普通乘务员,今年是她参加工作后的第二个春运。有多年春运经验的父亲对女儿多少有些放心不下,直到看见女儿平安回来。

  为期40天的2016年中国春运已经过半,整个春运期间预计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29.1亿人次,其中铁路3.32亿人次。

  “独生女在家干活儿少,参加工作不久,担心春运这种强度不能适应。”看到突然降雪,本应在家休息的张磊还是一早赶到单位。他说铁路人都是以雪为令,更何况在春运期间。其实在单位加班,他还有机会早点看到女儿。

  清洁完车厢卫生后,张茜下车笑着走向父亲。对视一笑后,女儿用手为父亲掸了掸飘落在身上的雪花。

  自女儿入职以来,这样的父女会面已渐成常态。有时寥寥数语,有时彼此一笑,有时甚至顾不上说句话,只能远远看女儿一眼。“孩子在值乘过程中不能用手机,看见她回来后,我就踏实了。”张磊说。

  途经河南、安徽等多个劳务输出大省的K1264,春运期间外来务工回家、年后返城人员成为列车上的主要客流。整理行李架大包、打扫卫生、登记乘客到站情况、照顾老人孩子……列车上的张茜动作麻利熟练,尽可能为每一位旅客做好服务。

  她说,春运感觉像打仗一样,车上的超员让她吃不消,尽管如今的超员率比起母亲王红卫当年的春运已有明显下降,但第一年时仍偷偷落泪,现在已逐渐适应。“到达终点站能看到旅客一脸幸福,就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

  列车长翟国荣表示,作为“90后”,刚工作时的张茜说话都会脸红,现在成熟很快。

  清蒸鲈鱼、红烧排骨、手掰肠、水果沙拉……此刻的王红卫,已在家中精心为女儿烹饪了一桌美食。曾经连续8年除夕出车的经历,让王红卫对女儿一直心怀歉意。“母亲、丈夫都是铁路系统的,能理解。

  父母不在家过年,对于从小由姥姥带大的张茜,早已习惯。去年是她首次参加春运,除夕在列车上看远处放烟花想家的情景,让她至今提起,依然落泪。

  张茜说,年后春运自己回来一进家,妈妈就为她煮了除夕特意留的饺子。“那一刻,对父母这么多年春运不回家过年都理解了。

  王红卫和女儿短暂相聚之后,这位北京铁路局石家庄客运段的老列车广播员,又要踏上北京至昆明的列车,开启她工作32年中的最后一次春运。

  至今,王红卫依然清晰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期,她第一次参加春运的情景:绿皮车,烧煤取暖,超员几乎在七成以上,过道上都是人。

  因外表颜色而得名的绿皮车,曾是上世纪90年代前后中国铁路最具代表的旅客列车形象,也是当时多数中国人长途出行的唯一选择。

  王红卫所经历的30多年春运,中国铁路建设飞速发展。从绿皮车、红皮车、蓝皮车到动车、高铁,火车的时速从早年数十公里提高到最高的350公里。

  当她5天后再回家时,女儿早已从她手中接过“接力棒”,奔波在铁路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