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钢铁宣钢检修精心烹制“招牌菜”
河北钢铁宣钢检修精心烹制“招牌菜”
2015年初以来,河北 钢铁 集团 宣钢 检修公司紧密围绕河钢集团“改革创新年”和“基础管理提升年”的部署,按照“模拟市场”的思路,将“市场标准就是工作尺度”的理念贯穿检修全过程,精心烹制了3道“招牌菜”,以低成本战略和精品战略推进“普转优”模式全面落地,唱响了企业度危求进、迎难而上的主旋律。
第一道菜:绩效激励增强保产能力
为了继续保持向前的激昂动力,该公司结合检修安全生产承载力和“以人定量”的员工承载力分析,建立、健全向生产一线、“一专多能”人员倾斜的绩效激励机制,合理调整绩效考评管理方式。通过对车间班组绩效工作的反复深入研究,按照月度绩效考评应与重点工作、指标完成、工作量、风险责任大小等因素紧密挂钩的思路,对愿干事、多干事的员工予以充分激励。这样的绩效考核更好地引导了员工的行为,加强了员工的自我管理,发掘了员工的潜能,激发了员工的活力,为公司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在宣钢干熄焦定修、2号回转窑年修、铸铁机大修和360平方米烧结机年修等检修期间,该公司各科室、车间、班组打破区域界限,在解决多系统重叠、交叉、连续的检修情况下平衡检修力量,实施“互助检修”,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纵向一条线、横向一条心的凝聚力量,加班加点,协同作战。特别是在一些多工种配合作业项目中,各车间充分发挥多能工技术多样化优势,实现了工种间的互通、互助,大大提高了作业率,在实现重叠时段检修力量平衡的同时,为后方生产线的正常维护提供了人员保障。
第二道菜:科技创新开动发展“引擎”
面对钢铁市场持续低迷、设备维护点多面广等诸多困难,该公司把科技创新作为破解发展困局的强劲“引擎”,在加强科技创新体制建设、完善创新管理制度、健全激励机制、营造技术创新环境的同时,通过在各车间、各班组广泛开展“五小创新”活动,对生产局部小环节、工艺环节、设备局部构造等薄弱环节和实际检修中遇到的难题,通过巧妙构思进行小改、小革,实现了投资最少、效益最优的效果。
宣钢二钢轧厂一高线自2014年11月完成改造投入生产以来,其上料系统由原接料架形式改为分钢器形式,每组分钢器均设计安装了一套由蝶簧、调整丝杠和缓冲块组合而成的缓冲机构。由于改造后采用的原料方坯较未改前方坯重量多了约0.5吨,在承接上料台架钢坯进行分钢时,长期承受较大冲击力,加上原缓冲器结构较为复杂,固定焊接面积较小,砸开损毁比较频繁,检修维护不便,不仅影响生产顺行,而且使分钢器滑轨遭到不可逆的损坏。为解决上述问题,该公司维护技术人员集思广益,利用报废的轧机夹紧缸作为缓冲载体,装在用钢板拼焊而成的定位箱体里,再将定位箱体焊接在辊道基座上,前箱体设计有支腿,加强了承载能力,夹紧缸承接面高出分钢器滑轨面50mm。这样在分钢时,通过夹紧缸内蝶簧与圆柱压缩螺旋弹簧缓冲元件的缓冲作用,使分钢器抗振能力显著提高,不仅满足了生产和设备需要,而且方便了维护检修。
第三道菜:下线备件修复再利用增效益
为了提高对大型设备的掌控能力,实现主要生产设备故障停机率不超过1‰的奋斗目标,在模拟市场化运行中,该公司把“优质服务”体现在设备检修的进度、质量和检修现场管理上,延伸服务触角,实现与客户之间的零距离,营造良好服务环境。该公司积极盘查设备缺陷,根据现场实际,分析故障原因,制定处理措施,指明隐患和缺陷集中整治的工作目标,使大量待处理缺陷和长期重复出现的缺陷得到高度重视。
该公司针对首次承担维修的伺服电机设备,克服对其机械结构不熟悉的不利因素,钻研图纸,制订出完备可行的修理方案。在工作中,该公司首先采取边拆边记录边整理的方法,对拆下来的伺服电机和由伺服电机驱动的电动缸零部件型号、规格、电机接线等进行标记。然后,该公司对拆开后的零部件进行研究和分析,学习和熟悉其中的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观察和实验确定故障部位。针对故障点和需要更换的零部件,负责维修的电控四车间技术人员想方设法找来工具、零件和黄油等各种材料,缜密细致地进行拆装、清洗、吹扫、接线等多项工序。经过一周的不懈努力,试验证明,伺服电机修复成功,并且完全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目前,该公司积极组织职工用逆向思维寻求着力点,共同商讨挖潜降耗增效、开源节流的目标和实施方案,形成了党员主动加压、职工积极参与的管理氛围和管理态势,形成了以班组为基础的纵向责任链和以成本管理系统、检修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和技术系统为主导的横向责任链的成本控制体系。该公司通过全方位的归口分级成本控制,有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各项技术指标的不断优化,为推动企业普转优模式向纵深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张忠财 李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