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迁西:群山深处“国学村”

20.06.2014  12:24

    迁西县有一个“国学村”,村里有一座国学堂,这个只有111户人家的小山村,这些年培养出48名大学生,其中还有1名博士后。厚重的国学二字加上“大学生摇篮”的口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访客——

    群山深处“国学村

    从迁西县县城驱车南行,在群山中穿行了半小时,东莲花院乡马家沟村就在眼前。村头一块“国学村”的牌子格外醒目,像是标榜着这个小山村的与众不同。顺着一段缓坡进村,村道被叫做国学一条街,两旁的墙上是当地书画家引经据典绘制和书写的壁画、名言,刻意营造着一种国学文化氛围。

    马家沟村只有111户人家,340多人,四面环山,果木繁茂,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马家沟村民大都偏爱《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乡亲们说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喜好,常常念叨念叨自己长学问,还能教孩子们长学问。

    2010年,马家沟村思谋如何发展,村干部们就想到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喜好”,上报县里要建“国学村”,借弘扬国学文化,走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之路。县领导觉着这事新鲜可行,当然要支持。于是马家沟有了国学一条街,建起了能容纳60多人的国学堂,还给村民免费发放了国学道德教育课本和挂图。

    说实话,这些“面儿上的事”还真没有打动我们。“画在墙上、写在书上的国学是让人看的,记在心里的国学是让人学着做的。”倒是村党支部书记马殿阁这句话,让我们下决心要听听看看马家沟人如何把记在心里的国学做出来。不想这一听一看,还真开了眼,动了情。

    马家沟果树多,劳力少,每逢果树嫁接等农事要紧当口,村里的困难户总能得到街坊邻里分文不取的帮助;张满英的丈夫摔成重伤,正当这个从江西嫁过来的媳妇面对医疗费一筹莫展时,村民仅半天时间就捐款4000元;家家户户把定期举办的“孝老敬老”村星评选当成“大事件”,乡亲们会自发地登门恭贺,以此表达对当选者的敬重……有这样两组数字更是令人咋舌:近些年“国学村”培养出48名大学生,其中还有1名博士后;去年“国学村”接待访客近万人,旅游收入50万元。

    那天,我们正在马家沟举着相机沿街选景,迎面碰上一群外地访客,这些城里人到此一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旁听”马家沟国学堂的国学课。乡亲们说,马家沟如今的好名声,尊老爱亲、邻里和睦、好学上进的好村风,都是沾了国学的光。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贾恒 通讯员 顾大鹏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