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药企纷纷布局电商平台

28.08.2014  11:41

 

  □本报记者 马彦铭 邢杰冉

 

  8月26日,谈起以岭健康城网,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相军踌躇满志。“传统的网上药店,大多只是能够做到打折和送货,以岭药业全力打造的电商,将通过资源整合,依托中医药产业,做好健康理念传播。

  吴相军介绍,以岭健康城科技有限公司将建设一个医药健养一体的综合健康管理平台。据介绍,以岭健康城网整体采用自营加开平台的模式运行,网站将容纳8000种产品,既卖自己的药品及产品,也代卖别人的产品。

  以岭药业此时进入电商可谓恰逢其时。今年5月28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不再规定申请企业“不得参与药品生产、经营”,也就是说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均可以申请构建第三方医药电商交易平台。国家食药监总局还将第三方药品交易平台的审批权直接下放至省一级。

  我省许多药企都看好医药电商这片“蓝海”。继分别与天猫商城、新兴大药房合作,试水药品网上销售后,华药集团将分阶段推进大电商平台建设。华北制药销售分公司市场部总监高明贤介绍,华药将同国内知名制药企业及保健品品牌合作,规划建设行业内知名的医药健康线上综合性营销服务平台。

  今年7月,石药大药房天猫旗舰店开始试营业运行,这表明石药集团也进入了医药零售电子商务领域。国内方面,先声药业、三诺生物等药企也已经投资发展医药电子商务。

  长期关注医药电子商务的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牛正乾认为,随着准入门槛的降低,药企发展医药电商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阅读提示

  8月28日,投资5000万元的以岭健康城网正式上线运行,这标志着以岭药业正式进入电商领域。

  不仅是以岭药业,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开始“触网”。省内华药、石药等企业也已进入医药电商领域。专家分析,国家食药监总局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一系列利好医药电商的办法一旦实施,将极大推动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药企资本大举布局电商也将成为趋势。

  凭借电商平台优势,药企争抢3000亿元处方药市场

  近几年来,我国医药电商发展速度很快。但同时不得不承认,目前的医药电商只是一个边缘性的医药销售平台。统计数据显示,网上药店销售额排前四位的产品分别是避孕套、隐形眼镜、血压计和血糖仪。

  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将放开处方药网上销售,专家分析,这将让医药电商市场规模急剧扩容。7月下旬,商务部发布了《2013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2013年,我国药品销售额是13036亿元。如果以处方药占据80%以上份额计算,粗略预估为1万亿元。业内人士预测,放开处方药网上销售,30%的量可能会反映到线上,那将是3000亿元左右的市场。

  “电商平台是集销售和宣传于一体的平台,具有爆发性,所以以岭选择用电商平台发展大健康产业。”吴相军认为,企业占领增长率高的市场是一种先天本性,制药工业企业参与网上药店经营,势必对整个医药行业带来影响与冲击。

  省医药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分析,未来的医药电商市场将不仅仅是产品销售,还将注重个性化服务和健康理念传播,许多药企有这方面的优势。如以岭、华药等都有自己的医院,具备丰富的医疗资源和专家团队,能够为处方药线上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现阶段的医药电商更多是专业药品流通企业在做。但随着药品生产企业加快布局,逐步丰富渠道资源和品种资源,提升营销管理经验,再加上他们独特的企业文化、品牌影响力和药品生产研发优势,药企将在医药电商市场上占据优势。

  推动处方药价格降低,助推打破“以药补医”体制

  众所周知,由于“以药补医”体制机制积重难返,当前医改步履维艰,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医院基本垄断了处方药经营,且价格较贵,开放网售必然对现行体制带来冲击。”石家庄市医药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金水分析。相关资料显示,从医院卖出的药占药品总销售额的80%左右,加之医疗资源紧张,百姓就医困难问题由来已久,“医药分开”呼声甚高。李金水认为,允许药企开设自己的电商平台出售处方药,可能会促进医院主动降低药品价格。

  以岭药业的一款银杏叶片,出厂价为5元,依据市场规则,销到医院,由于中间流通环节的变化药品价格到了11元。相关专家分析,如果药企能够直接面对患者售药,对倒逼医疗体制改革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会以规章制度的小改善撬动医疗体制大改革。

  有观点认为,药品不是普通商品,放开处方药网售,不利于监管,可能会造成假药横行。“这需要监管部门充分转变监管理念和职能,把握好‘放开’与‘管好’的结合,变‘禁止网售’为‘全程监管’。”李金水认为,通过市场机制优胜劣汰,能够挤压伪劣处方药的生存空间。业内人士透露,监管部门已经在研究第一批开放的药品目录。这些药品或将主要以慢性病类用药为主,这些类别药品为患者长期用药,用药风险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