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宸 拥抱机器人产业的春天

02.06.2016  23:32

  科研人员在对产品研发有关细节进行讨论。胡晓梅 陈海明摄

□本报记者 陈海明胡晓梅

工业4.0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愿以实干为基础,以创新为翅膀,做工业4.0时代的马前卒。”河北科宸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河北科宸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机器人制造民营企业,致力于发展数字化智能高端装备,并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拥有国内一流的研发团队,有12项国家专利及数十项专有技术,核心技术在国内领先。

选择机器人这个行业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它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空间。”刘建宏说,机器人是镶嵌在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是经济转型必不可少的利器。国家对机器人产业高度重视,扶持政策不断加码,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产生的巨大需求,合力推动机器人产业站上风口,工业机器人已经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因此,原来在深圳从事手机配件行业多年的刘建宏果断进军这一领域,并把公司注册在河北,他坦言,一来是因为浓厚的家乡情节,更重要的是河北作为制造业大省,机器人应用有巨大的空间。

我的原则是既然要做,起点就一定要高。”2015年7月19日,河北科宸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开展战略合作,双方联合成立机器人数字化制造工程联合实验室,集合机器人、自动化、控制工程等专业人才,组建研发团队,在机器人精密装配、智能制造、工厂自动化等领域,开展机器人系统集成、系统设计等研发工作。双方还将在研发、市场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进行战略合作,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

有了一流的研发团队,河北科宸很快在数字化智能高端装备领域崭露头角。刘建宏向记者介绍了他们自主研发的在线智能检测机器人,只见一台机器人伸出几只手爪,将几只电表插到设备上,迅速检测出质量有瑕疵的产品,然后将好的产品和有问题的产品分别放置在指定区域,整个过程不足一秒。这是人眼根本无法做到的。通过在线智能检测机器人的“火眼金睛”,抽检率得到数倍提升,由于它对每个产品执行同样的标准,产品质量更有保障。它还能统计出每天、每月合格品和不合格品的数量,在出库数量与统计数量不一致时可及时预警,方便管理者做出相关决策。

河北科宸还结合河北一些县域特色产业的实际,根据产业升级来对接研发产品。刘建宏向记者介绍了他们专门为藁城宫灯设计的机器人。现有灯笼制作完全靠手工,一个小型的加工企业年产宫灯30万只左右,需要工人13名。近年来,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提升,每只灯笼的利润已经很低。河北科宸通过多次试验,研发成功了灯笼智能成产设备,采用自主研发的高性价比机器人,实现精准抓取;传动系统采用世界先进的伺服系统;制作环节用气动系统替换原来的液压系统,产品成型更有保障,同时操作现场更加干净,噪音大幅降低。“整套设备仅需一名操作人员,年产量可达90万只,相当于原来三个小企业的产量,产品的良品率也有了很大提升。最近,一家企业找到我们,一下子订了20套设备。”刘建宏自豪地告诉记者。

据刘建宏介绍,企业将在未来面向自动化机器人的三大领域进行深耕,一是智能装备制造,二是多元化服务性智能机器人,三是智能装备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目前投资3.5亿元,占地100亩的河北科宸自动化机器人产业园已经在他的家乡行唐县破土动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3亿元,目标定位为打造中国乃至世界领先的智能科技开发孵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