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严”论——访河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李天生

21.06.2016  23:28
  作为2015年河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李天生老师在11年的辅导员工作中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工作理论——被他的学生们尊称为天“严”论。       严于创新   “做辅导员,对每年都一样的主体工作,会有职业倦怠,思考如何有一个积极的工作态度,答案便是创新。”李天生老师说。 在李老师的推动下,学院构建了“协会互助、导师引领、竞赛检验、实践推动”的创新创业教育框架。他提出了以“两个环节、三类层次、四项举措”为中心的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新体系,即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培养两个环节,培养“团员群众、团学干部、学生党员”三类层次,实施“团课培训、朋辈沙龙、实践体验、党员示范”四项举措,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抓手、有系统、有实效、有传承。秉持“请进来,走出去”的理念,他负责组织承办了全校节能减排竞赛,连续两年分别邀请节能减排大赛的秘书长和北京科技大学获特等奖的学生来我校进行交流。他带领学生远赴全国大赛的承办高校取经学习,在营造崇尚创新氛围、注重创新能力实效上下功夫,实现了我校参赛队伍自2008年以来时隔6年后的再次站在全国现场答辩现场,大赛获奖数量和等级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创新其实并不难。善于发现,思维转换很重要。”便举了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大’加一点是‘太’,加一横是‘天’,那么在一张A4纸上,写一个‘只’,加一笔会是什么?”稍作停顿后,李老师娓娓道来,“将纸旋转过来,加一笔就变成了‘冲’。换个角度,勤思考,这便是创新的基础。” 严于实践 2015年暑假,李天生老师为学院的准新生们上了“开学第一课”——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社会实践,要求学生们在假期里,通过寻访抗战老兵、参观纪念遗址等多种活动,用图片、视频、日志及时记录,用心感受回顾那段风雨岁月。最终成果颇丰:共撰写主题征文367篇,发布微博1300余条,拍摄照片900余张,编辑制作视频11个。学生们打趣道,真是未谋其面,先闻其声,可谓开创了历史之先河。谈及初衷,老师意味深长:“一是想结合热点主题,让学生积极接触社会;二是不想让学生太懈怠,让假期充实而有意义。” 社会实践已成为能环学院品牌特色,这一亮点的打造,并非一朝一夕,也并非轻而易举。2014年初,区别于传统的社会实践,李天生老师带领团队完成“基地旱厕改造”项目;2015年暑假,李老师带队前往贵州省长顺县,联合我校贵州研究生支教团,前后耗时一年,为营盘中学量身设计并安装了一台净水设备,使400余师生受益。回忆起那几天,他感慨道:“当地特别艰苦,内心挺受震撼的,他们居住的房子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差,有的房子下面养猪,上面住人,还是用木板搭建的。小学生要步行几公里的山路去上学,一侧是路,另一侧就是悬崖。我们做的很有限,但哪怕杯水车薪,也会义不容辞。”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切的付出也换来了肯定与成就——连续两年荣获全校社会实践评比第一名,培养出3支国家级重点队;一支队伍获得全国优秀队伍;李天生老师荣获全国三下乡活动先进个人,两支队伍分荣获2015年天津市社会实践服务团标兵和河北省最青春实践队伍。2015年一年来,学院共有23个团支部的1220人次参与四进四信、学雷锋等主题团日活动;依托团日活动新建活动基地3处;形成团支部建设手册20余册;学院团委的“四进四信”团日活动项目获得全国优秀项目;一个团支部荣获全国高校“示范团支部”,一个支部团日活动获得河北省十佳自主团日活动,李老师本人也获得了河北省团日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严于育人 作为辅导员,李老师在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在2015年的全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上,他个人在全部5项比赛中获得3个单项第一,曾经获得河北省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博士在读,全国三级心理咨询师、创业基础教育师资、创业实训指导师,这些都是他的标签。“严于律己才能严于育人。”李老师如是说。   “7:20准时集合,一秒都不能迟。”这是李天生老师为跑早操立下的规矩,就连他自己也不例外,迟到的会罚俯卧撑,“有一次差一点迟到,5秒不到,紧张了一路。”他调侃道。这样的近于严苛的要求,常常是“吃力不讨好。”可是李老师却说:“这才是我爱学生的方式,要让他们明白当代大学生肩上的责任、义务和担当。”一些毕业后的学生干部感念到:“感谢李老师曾经在工作中严格的要求,是我养成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守时、高效、有责任意识,让我很快的适应了工作岗位,获得了领导的认可。” 晚上12:30之前没有睡过觉,照看完孩子后,便开始审学生写的材料,为未来的学生工作谋篇布局;15年暑假在家只呆了10天左右,其余时间带着团队打比赛,搞实践。2015年,他,奔波而无休止。                      李天生老师有父亲的严厉,也有母亲的温情。“一个内蒙古女孩,皮肤较黑,1.55米不到,刚入校比较自卑,别人不愿搭理她,成绩也不好。来找我聊了有2个小时,我对她说‘想要树立信心,自己要先强大起来。既然英语不好,就努力把它补上去。’一个学期后,女孩来办公室给了我一封信,工工整整手写了3页,讲述自己一学期里取得的进步和表达感谢,特别真诚。”回想起与学生的点滴故事,老师的嘴角已不禁上扬,他说:“它让我找到了辅导员,这个看似平凡的工作岗位的重要意义所在,也是我人生自我价值的充分体现。”   “做学生工作”五个字,是采访中听到频率最高的话,也是他生活中分量最重的组成,和信仰里最深沉的守望。严于创新、严于实践、严于做人,天“严”论,为情怀而生。


2015年全国节能减排大赛与院士、参赛同学合影

李天生老师生活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