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赵县创新载体推进“非遗”保护

14.09.2015  18:18

  赵县创新载体,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夯实传统文化根基,使优秀民间文化艺术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该县宣传文化部门先后出台了《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评定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为非遗普查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县文化馆成立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了以县文化业务干部为主、乡镇文化专职为基础、社会协查员为补充的非遗保护队伍。非遗保护中心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地毯式、拉网式排摸和调查,收集非遗线索3000余条,调查项目150个,涵盖17个门类72个项目,编辑出版了《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

  为拓展非遗传承保护平台,该县启动了“非遗进校园”活动。县文化馆安排专业人员,利用假期和星期天,对学生进行手把手培训。

  该县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抓好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建设。近年来,先后建起了中国赵州扇鼓传承基地、赵州扇鼓传习所、中国赵县背灯挎鼓传承基地、北王村乱弹传承基地。一些濒临消亡的非遗项目重新搬上舞台,受到群众欢迎。

  为增强非遗文化发展后劲,该县积极推进各类民俗艺术产品的联动开发,全县剪纸、木版画、根雕、民间艺术表演等民俗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000多人;一些书画社、装裱店收藏展示缎画、剪纸、木版画、雕塑等非遗展品,销售数量可观。《赵州扇鼓》、《南寺庄背灯挎鼓》、《何庄武狮》等一批优秀民间艺术演出团体每年在全国演出200余场,在省内各市、县、区演出达1000余场,实现了“以文养文”。 (韩存瑞 王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