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粮油市场六月份月度报告

17.07.2015  12:58

 

 

 

河北省粮油市场六月份月度报告

2015年6月份,我省小麦市场价格季节性回落,玉米市场价格弱势下行,面粉市场价格保持平稳,大米市场价格基本保持平稳,豆油市场价格微幅下跌。

新麦购销量增加 6月小麦价格季节性回落

市场买卖双方博弈 预计7月价格保持稳定

一、本月我省小麦市场走势

6月份我省中等小麦平均收购价格为1.224元/斤,较上月下跌0.04元/斤,较去年同期持平;平均出库价格为1.244元/斤,较上月下跌0.036元/斤,较去年同期持平。

从当月情况看,受新麦上市量逐步扩大影响,我省小麦价格逐步下行,本月最高价格出现在月初,小麦平均收购价格为1.26元/斤,本月最低价格出现在到月底,小麦平均收购价格为1.206元/斤,下跌0.054元/斤。分市来看,石家庄小麦平均收购价格为1.234元/斤,平均出库价格1.25元/斤,邢台平均收购价格为1.233元/斤,平均出库价格1.25元/斤,廊坊平均收购价格为1.23元/斤,平均出库价格1.24元/斤,保定平均收购价格为1.23元/斤,平均出库价格1.24元/斤,邯郸平均收购价格为1.23元/斤,平均出库价格1.24元/斤,沧州、衡水价格最低,平均收购价格为1.22元/斤,平均出库价格1.24元/斤。

二、市场分析

6月份,我省小麦由南向北收割完毕,上市量逐步扩大,新麦购销逐步替代陈麦成为市场主要粮源。新粮上市初期价格出现短暂的低位,随着上市量的逐步扩大,新麦价格逐步与陈麦接轨,到6月底价格逐步趋稳。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一是市场供需宽松,麦价保持平稳。上半年,国内小麦市场在政策性小麦的持续投放下整体供应充足,而终端需求从年后至今持续疲软,市场供需宽松致使麦价延续弱势运行格局,小麦贸易的空间大幅挤压,购销活跃度同比下降。贸易商急于兜售粮源,而加工企业采购较为谨慎。新麦上市后,开秤价格普遍在预期之内,随着农户惜售心理增强,新麦价格也出现上涨,但收储企业和加工企业采购积极性较低,市场价格保持平稳。

二是面粉、麸皮行情持续疲软。近期,国内终端市场需求始终没有明显的好转,一直维持疲软态势,加工企业普遍降低开工率减少库存。由于麸皮供应充足,而养殖业需求低迷,经销商和饲料厂采购意愿不高,麸皮价格整体延续弱势,进一步压缩了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

三是小麦拍卖成交量逐步下降。截至6月底,今年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市场共举办小麦拍卖23场,累计投放粮源2357.525万吨,实际成交453.4569万吨,加上1月6日-8日专场拍卖成交的168.1382 万吨,成交总量为621.5951万吨;自5月下旬主产区新小麦陆续上市以来,国家临储小麦周度成交量大幅下降,6月底周成交量已跌至两万吨以下。

后期影响我省小麦价格的主要因素:

一是国内小麦总体供需宽松,小麦上涨动力不足。预计2014/15年度全国小麦供给约2573.42亿斤,需求约2450亿斤,年度结余约123.42亿斤,国内小麦供需关系较上年度明显改善。

二是新麦收购进度慢于去年。今年新麦上市后,尽管在4省份启动了托市预案,但实际收购情况差强人意。从目前小麦库存、新麦质量及仓容情况来看,预计今年国家托市收购量或将略低于去年水平。而其他收购主体因新麦品质、资金能力受限以及风险控制意识增强等因素影响,入市收购较为谨慎。目前新麦市场农民销售暂告一段落,小麦主要集中在个体粮商以及贸易商手中,由于价格未出现去年火热上涨态势,大多数个体粮商惜售心理较强,囤货待涨成为市场的主基调。

三是新麦价格走势分化,优普麦价差拉大。目前新麦上市已有一个多月时间,随着各地新麦购销量的扩大,新麦价格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受区域小麦质量差异的影响,南北小麦价格走势分化相对明显。河北、山东及豫北地区小麦价格稳中有涨;而江苏、安徽、湖北及豫南地区,受小麦质量不高,不完善粒、赤霉病、芽麦等指标超标的影响,价格相对稳定,且部分地区小麦报价仍低于保护价。相对于走势相对稳定普通小麦而言,近段时间以来各地优质强筋小麦价格上涨迅速,优普小麦市场购销可谓冰火两重天。原因是部分贸易商认为,比照上年经验,认为今年优质小麦仍会有较好的行情,纷纷入市开展抢购,囤积优麦的心理在不断增强。

总的来看,随着主产区新小麦大量上市,流通市场粮源供给压力逐步凸显。由于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进度明显落后于上年同期,这也使得其对流通市场挤压效果弱化,且终端需求短期内仍将处于弱势,麦价难有明显上行动力。预计后期国内麦市“政策市”氛围仍将较为浓厚,这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麦价的波动空间,麦价整体或将以区间波动为主。

替代量增加 6月玉米价格弱势下行

供给整体充裕 预计7月市场延续震荡走势

一、本月我省玉米市场走势

6月份我省玉米平均收购价格为1.132元/斤,较上月下跌0.006元/斤,较去年同期下跌0.017元/斤,涨幅1.49%;平均出库价格为1.150元/斤,较上月下跌0.006元/斤,较去年同期下跌0.019元/斤,跌幅1.63%。

6月份,玉米市场价格弱势平稳,局地小幅震荡下跌。月初我省南部张家口、承德、唐山、廊坊和秦皇岛入库均价为1.15-1.16元/斤,月底下调0.01元/斤至1.14-1.15元/斤;月初我省石家庄、保定、衡水、邢台、邯郸、沧州等地入库价为1.13-1.14元/斤,月底下调至1.11-1.13元/斤。整体来看,保定阜平和满城,衡水安平、冀州和景县,邯郸曲周和邯郸县等地入库价格最低,为1.10元/斤;月度高点为邢台沙河、唐山丰南,入库价格最高为1.18元/斤。

二、市场分析

6月初至月中,国内 玉米 市场延续平稳弱势,购销清淡,月中至月底,南北港口价格快速下跌,并蔓延至 东北华北 和西北产区, 西南 和华南等销区均有走软趋势。利空集聚之下,市场信心严重不足。下面具体进行分析。

东北临储拍卖:6月份 东北 临储 玉米 拍卖成交一路下滑。6月4日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辽宁全部流拍,内蒙古成交率8.73%,吉林成交率8.18%;6月25日湖南、安徽、天津、河北、山东和辽宁全部流拍,内蒙古成交率2.56%。6月份的周平均成交量为27万吨,明显低于5月份47万吨的周平均水平。一方面说明当前国内 玉米 市场需求整体疲软,另一方面也显示 玉米 拍卖价格较高,市场接受高成本临储 玉米 仍需要时间。

华北产区:6月份,华北地区存粮比往年增加,市场供应尚充足。按照往年情况,上半年华北、东北地区玉米市场相对活跃,农户售粮积极,到了6月份,农户库存所剩无几,市场进入青黄不接时节,价格总体处于上扬态势。但今年变化明显,华北地区农户和贸易商玉米库存比往年明显增多。究其原因,由于近两年养殖业一直低迷,加工企业和养殖户采购意愿不高,而进入6月份后价格不仅没有上扬反而弱势下跌,原来存粮待涨的贸易商和农户出售意愿增加,市场供应充足,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行情。

港口:受饲料需求疲软,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集中到港影响,6月份南北港玉米价格急促下跌。6月30日,锦州港收购玉米主流价格为2300元/吨,平舱2370-2380元/吨,较月初均下跌50-80元/吨;6月30日,广东港辽宁和吉林散玉米主流成交价2400-2410元/吨,较月初均下跌100-120元/吨。

南方销区:6月份以来南方移库玉米持续不见成交,销区企业采购意愿依旧低迷,零星补货难以支撑市场价格。6月份南方港口迎来进口谷物大量到港,当前 华南 地区 玉米 用量已尽可能降至最低水平,猪料中高粱、大麦占比达到10%-15%, 玉米 添加比例降至30%左右,鸭料中 玉米 早已完全为高粱、大麦替代。

目前来看,临储拍卖延续低成交,进口替代加剧,市场利空主导,玉米市场去年同期行情很难再现。预计7月份国内玉米价格整体将以震荡调整为主。

下面就后期影响市场的多因素进行分析:

政策层面

一是东北四省区明年将调减玉米面积。自拍卖以来,临储玉米由于价格过高出货不畅成交清淡,深加工补贴额度加大后拍卖积极性并没有得到明显提升,保守估计目前临储玉米库存仍在1亿吨以上,泄库压力较大。6月28日,农业部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东北四省区农业结构调整座谈会,东北四省区明年要调减玉米种植面积。但能否从根本解决问题,还要拭目以待。

二是市场各方期待政策降低临储起拍价或提高运费补贴。临储尚有巨量库存,而下游企业却要面临成本压力,在顺价销售背景下,这种矛盾难以缓解。若缓解供需矛盾,政策或在两方面给予支持,一是降低临储起拍价,二是给予南方饲企运粮补贴。若同去年一样,给予南方饲料企业140元/吨的运费补贴政策,参与竞买的南方饲料企业将增加,有助临储库存消耗和减少替代杂粮进口量。但政策究竟如何改变,尚需等待。

供需层面

一是临储仍有巨量库存,华北西北流通粮源充足。临储拍卖已持续两个多月,周成交率在10%以下,东北地区临储玉米的剩余库存数量相当于我国全年产量的50%。今年华北地区因需求疲弱,贸易商手中粮源尚能供应1月有余,同时西北产区贸易商出货意愿增强,尤其新疆余粮超过六成,性价比高,对华北和东北玉米都带来上行压力。据统计,包含山西、四川、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区在内的西北地区14/15年度玉米总产预计3340万吨、占全国总产的17%。

二是替代继续增加。海关 数据 显示,今年5月我国 玉米 进口量达到40.4万吨,环比增加188%;5月份高粱进口量突破100万吨,创下历史纪录;5月份大麦到货量下降至72万吨,相较于4月份超过100万吨的创纪录水平有所下降,但依旧处于高位。按照市场年度计算, 玉米 进口量同比增加92%,高粱同比增加334%,大麦同比增加203%。 综合 来看,二季度我国继续处于谷物进口高峰。于此同时,今年我国 湖北安徽江苏河南 等地局部 小麦 品质差,不符合托市收购标准,市场预计2015/16年国内饲用 小麦 消费量将由600万吨上调至1000万吨水平。进口谷物和小麦替代增加使得当前饲料企业对于 玉米 消费依赖度的下降,成为制约国内玉米价格上行的重要阻力。

三是饲料需求同比偏低,深加工亏损难改。农业部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为1695.06万头,环比下降2.31%,同比下降14.86%,是8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值。农业部5月份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9.80%,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1.20%,同比下降15.50%,育肥猪存栏在4月份小幅企稳之后,5月份再次迎来下跌,环比下跌0.08%,同比下跌9.11%。当前整体畜禽市场依然面临消费淡季洗礼,饲用玉米消费在7月份难有大的转变。当前产区玉米深加工亏损依旧,6月底黑龙江肇东玉米酒精企业生产1吨酒精理论加工利润为-773元/吨,折算成加工1吨玉米的效益,亏损260元/吨,考虑到黑龙江原料成本补贴400元/吨,仍有盈余。华北地区普遍亏损300元/吨。由于持续亏损,6月以来停机及限产企业不断增多,未来一段时间玉米深加工业难以摆脱亏损局面。

综合来看,国内 玉米 市场有效供应没有明显的短缺,在消费疲软的情况下,价格上涨困难较大。而随着粮源消耗,在新季早熟 玉米 上市前,价格将趋于稳定。预计7月份我省玉米价格将保持平稳。

6月份面粉价格平稳运行

预计7月份价格仍将保持稳定

一、本月我省面粉市场走势

6月份,我省县级集贸市场面粉(25公斤/袋富强粉)平均批发价为1.68元/斤,较上月持平,较去年同期持平;平均零售价为1.75元/斤,较上月持平,较去年同期持平。

二、市场分析

自6月以来,随着天气逐步趋热,面粉在储存方面的难度大大增加,制粉企业开工率普遍不高,面粉出厂价格基本维持稳定。

当前,河北石家庄特一粉出厂价为3140元/吨,山东济南3140元/吨,河南郑州3120元/吨,江苏徐州3080元/吨,安徽宿州3080元/吨左右,均与上周持平。

近期麸皮市场有所回暖,主产区回升幅度0.02-0.03元/斤。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前期麸皮价格持续下降,创历史新低,再加之面粉处于季节性淡季,厂家开工率普遍较低,麸皮的储存量不大。当前河北石家庄地区麸皮出厂价102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104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1060元/吨,江苏徐州地区1200元/吨,安徽宿州地区1080元/吨。

由于制粉企业大量采购新麦以部分替代陈麦,生产成本降低,理论加工利润增加。监测显示,以制粉企业全部使用国标二等新麦为例,截止7月1日,河北石家庄地区制粉企业理论加工利润为6元/吨,山东济南地区为23元/吨,河南郑州地区为69元/吨。

预计后期面粉价格仍将保持稳定。

粳稻“南强北弱” 籼稻“新热陈冷”

大米季节性消费走淡 后期价格平稳

一、本月我省大米市场走势

6月份,我省集贸市场东北圆粒粳米(25公斤装)平均批发价为2.50元/斤,较上月上涨0.01元/斤,较去年同期上涨0.05元/斤,涨幅2%;平均零售价格为2.62元/斤,较上月上涨0.01元/斤,与去年同期上涨0.03元/斤,涨幅1.1%。

整体来看,我省大米市场价格6月份保持平稳态势,局地小幅波动,价格低点为保定,批发均价2.41元/斤,价格高点为张家口,批发均价2.6元/斤。

二、市场分析

进入6月份,粳稻购销呈现“南强北弱”的态势。受小麦进入收获期的影响,存粮主体注意力转移,南方粳稻市场供应量有所降低,市场价格较为坚挺。而东北粳稻市场则总体表现较为疲软,销区市场销售情况总体比南方产区差。同时,粳稻拍卖继续低成交率,而国内大米市场需求则进入消费淡季。国内稻米市场行情整体相对平稳,局部略有小幅波动。

分析后期影响我省大米市场价格的因素:一是粳稻市场购销进入淡季。国内粳稻米市场购销进入淡季,价格以稳为主,局部地区价格稳中有涨。一方面是小麦进入收获季节,人们忙于小麦的收割,卖粳稻的主动性不强,导致粳稻市场流通数量减少,引发南方产区粳稻市场供应量有所降低,局部地区市场价格略有上涨。而东北粳稻市场购销表现不尽人意,库存压力尚未解除,竞拍市场谨慎氛围依然较重,竞拍价格有涨有降,但波幅不大,粳稻米市场价格仍以稳为主。另一方面是国内粳稻市场供应以政策性粮出库及各地储备轮换为主,市场价格基本上以拍卖价格为基准。面对庞大的政策性粳稻库存及市场需求不旺,致使整体粳稻市场购销薄弱。二是短期籼稻价格依旧低迷。本周,国家相关部门继续向市场投放政策性稻谷。包括早稻投放量50万吨左右,中晚籼稻投放量126万吨左右,粳稻投放量150万吨左右。从最终成交结果看,籼稻市场交易持续清淡。在接近176万吨的总投放量下,早稻和中晚籼稻成交量仅为1.37万吨,成交比率为0.78%。国内籼稻市场主要卖方为粮库,且陈稻储备轮出量增加。受进口大米流入的影响,国内籼米加工企业开工积极性不高,短期国内籼稻市场的低迷态势仍将持续。三是大米市场呈现弱势行情。随着气温持续升高,且今年南方降水较多,存储环境不利于大量囤积大米,稻强米弱现象使得市场对于大米价格走势并不看好,加工企业采购、加工的积极性均较低。因此,大米市场价格呈现弱势行情。

总体来看,国内稻米市场行情整体相对平稳,粳稻拍卖继续低成交率,而国内大米市场需求则进入消费淡季。此外,进口大米数量大幅攀升。预计近期省内稻米价格将以稳为主。

国内豆油供给充足 价格基本稳定

价格反弹动能不足 后期以稳为主

一、本月我省豆油市场走势

6月份,我省集贸市场豆油(小包装5L/桶)平均批发价格为4.55元/斤,较上月下跌0.02元/斤,跌幅0.44%,较去年同期下跌0.51元/斤,跌幅10.08%;平均零售价格为4.98元/斤,较上月下跌0.01元/斤,跌幅0.20%,较去年同期下跌0.44元/斤,跌幅8.12%。

本月,我省豆油价格微幅波动调整,上旬平均批发价格稳定在4.56元/斤,18日微幅上涨为4.57元/斤,25日下跌为4.53元/斤,月底又回升至4.55元/斤。

二、市场分析

进入6月份以来,豆油现货价格持续保持低位运行。农贸市场上销售的豆油价格依然承压下行。无论是散装豆油还是桶装豆油,今年的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都在10%左右。分析后期影响豆油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国内大豆压榨产能巨大,豆油不存在因生产跟不上消费的情况发生。根据船期计算,6月大豆到港量将达到850万吨,按照730万吨的压榨量计算,大豆库存将增加120万吨左右。预计7月大豆到港量将降至750-800万吨,但豆粕库存增加可能导致压榨企业胀库停机,压榨量将较6月下降,大豆库存或将继续增加至650万吨左右,与去年同期相当。由于6-7月大豆到港压力较大,预计后期大豆压榨开机率仍将保持在50%以上。由于目前大豆压榨开机率处于高水平,后期豆油库存继续增加,短期内国内油脂价格上涨动力不足。

二是豆油需求不足,价格受到打压。自去年以来的国际原油价格大跌,对豆油价格也存在溢出打压。按目前原油价格测算,不考虑税收补贴情况下,美国以豆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亏损约20%,理论亏损幅度扩大,预示着生物柴油行业消耗的豆油数量将低于此前预期。对于生物柴油的投入,相对于价格较低的原油来说,有点得不偿失。所以在原油价格走低的背景下,是否有必要高估生物柴油对于豆油价格的促进作用将有待观察。

三是消费淡季来临,豆油消费仍将不会有大的起色。随着天气转热,豆油消费进入淡季,消费需求减弱。据季节性规律,每年5-9月份是棕榈油消费旺季,夏季气温高,棕榈油呈现良好的液态,油厂、贸易商、经销商为了降低成本将增加棕榈油勾兑。棕榈油的使用也会影响豆油消费。

总体来看,从以上基本面因素分析来看,目前国内豆油供应充足,而消费并没有多大的起色。总的来看,豆油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处于弱势行情之中,反弹无力。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