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之子:河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陶俊光教授

12.01.2016  11:04
  有压力  有动力  在努力——记河北省第六批“百人计划”入选者陶俊光教授


  他,首次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出具有很好的光学、电学特性的单层二硫化钼薄膜,这种方法使得二硫化钼薄膜的大规模生产具有了便捷、可控性,该制备工艺与现有工业生产具有很高的融合性,相关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多家国外新闻媒体对该工作进行了热点报道。他就是河北省第六批“百人计划”入选者、我校材料学院特聘教授陶俊光博士。 求学之路 硕果累累 2005年,陶俊光从吉林大学毕业后,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地进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数理学院物理与应用物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陶俊光又进入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攻读博士后。之后,他又回到新加坡,在新加坡科技局材料与工程研究所取得研究科学家一职。 在过去的研究中,陶俊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围绕材料领域的基础研究展开的,包括为实现可见光催化的二氧化钛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首次发现二氧化钛表面在吸附外来分子时,可以通过重构来降低系统的总能量;首次提出了表面晶体场对电子束缚态能量的影响;利用原子氮做氮源,对二氧化钛表面进行氮化处理;首次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出具有很好的光学、电学特性的单层二硫化钼薄膜。他的这些研究在空气净化、降低环境污染、降解有害物质、缓解“温室效应”等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投身科研 乐此不疲 近年来,陶俊光在包括专业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19篇。有一专著章节在Springer出版社发表。论文被他引600余次,第一作者文章最多单篇他引次数超过100次。他还多次受邀为Phys. Rev. Lett.等多家杂志担当审稿工作。在海外工作期间,他主持和参与美国能源部和新加坡政府等机构的多个大型项目,在项目的研究进展中担任重要角色。 2015年,他选择回国继续自己的科研理想,成为我校材料学院一名特聘教授。“学校重视科研工作,多方面给予支持,对年轻人而言,这是很好的发展机会。材料学院拥有多个优秀的科研平台以及良好的科研环境,这也为我的科研工作提供了保障。”科研之路充满了艰难险阻,课题的关键问题的解决、建模错误、实验失败、推倒重来是家常便饭,陶俊光却乐此不疲。他说,支持他走上科研之路的是兴趣,但到了一定阶段以后,科研和生活已经浑然一体,枯燥的研究也变得生动。科学研究无法一蹴而就,材料物理的发展也曾遇到过许多困难,但陶俊光充满信心,他说只要脚踏实地工作,将材料物理学科建设成为河北工业大学有特色的教学科研基地指日可待。    灌溉桃李 双管齐下 “有压力,有动力,在努力”,陶俊光这样形容自己现在的状态。“学校给我搭建平台,让我能够施展才华,拥有独立的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同时也会负责教学工作和指导研究生。”他坦言,与国外求学不同之处在于,现在的自己,角色和思考问题的角度都发生了变化。比如,作为课题组的负责人,他会考虑课题、项目申请立项,确立研究方向、探讨如何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加诸于身的“校聘教授”头衔,他有信心把压力变为动力,做出成绩。 “最幸福的人是找到自己喜欢做同时也是自己擅长做的事情,体现自身价值。” 陶俊光说,“希望我周围的人快乐,包括我实验室里的同学、老师,我的家人,他们能够快乐,我就会很快乐。自己开展科学研究,同时引导学生热爱科研工作。如此看来,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陶俊光,现任我校材料学院教授。2009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研究专长主要是在功能材料表面物理化学领域。2009年至2012年于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攻读博士后,后在新加坡科技局材料与工程研究所进行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金属氧化物表面光催化机理以及低维功能半导体材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