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疾控中心举办食品安全周开放日活动

17.06.2014  00:08

科谱展牌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河北省疾控中心举办食品安全周开放日活动现场

各界代表参观了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验室

市民代表了解有害物质的检验过程

检验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仪

石家庄新闻网讯(记者 郑想)怎么分辨毒蘑菇?食品中的微量元素又是如何检测出来的?为了更好的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全面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6月16日,河北省疾控中心举办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媒体代表及社会公众约三十余人参观中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验室,以展牌展示、专题报告、咨询答疑及体验方式,向市民传授疾病预防知识。

本次开放日活动,是河北省“食品安全宣传周”的一部分,紧紧围绕“尚德守法,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主题展开宣传。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 设在河北省疾控中心一楼大厅里的十几块科谱展牌一下子就吸引了部分参观市民的眼球,展板的宣传内容正是事关百姓健康的饮水卫生、食品营养、膳食指南、疾病源头与预防等密切贴近生活的科谱常识。不少媒体记者除了采访外,也拿起手机拍起图片来,希望把健康常识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在随后举办的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知识讲座上,省卫计委食品处处长陈平李和省疾控中心中李建国副主任分别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源性疾病的事故处理、食品安全法颁布以后对标准的跟踪、解读等方面作了相关介绍。由质检处和微生物所及理化所所做的《食源性疾病的预防》、《食源性致病菌的危害和预防》、《真菌毒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检测方法》三个专题报告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通过简单清晰地宣解,大家对食源性疾病有了明确认识。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通俗的说就是吃出来的病,是食品安全的头号敌人,通过主动监测数据显示,每6.5人中就有一人曾经发生过食源性疾病。专家建议要从保持食品清洁、生熟分开、完全煮熟、安全存放并确保水和食物原材料安全来预防食源性疾病。

随着夏季高温、多雨天气的来临,蘑菇生长进入旺季和采摘季节,根据往年监测数据显示,夏季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为此,食品处的专家还特意制作PPT提醒广大市民如何预防蘑菇中毒,即:不轻信传言“能使大蒜、银器、象牙筷变色的蘑菇有毒”、“生蛆虫食的蘑菇无毒”、只吃你识识、曾经吃过的、有把握的蘑菇,学会识别“毒伞属”蘑菇;烹调时不要急火快炒,不论炒吃还是烧汤,都要炒熟煮透,最好不要凉拌蘑菇。另外饮酒促进毒素吸收,加重中毒。

最后,在疾控中心专家的讲解下,各界代表先后参观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验室,涉及中心理化所、微生物所和质检处(样品受理和样品室),零距离体验和了解了微量元素检测、瘦肉精、农药残留、塑化剂等备受关注的有害物质的检验过程。“今天看到食品相关部门做的这些工作,看到了政府对食品安全管理的不懈努力,这让我们的心慢慢放下来,以后关于食品安全还要加大力度,不光是搞开放日,要利用现代媒体,把宣传工作扩大规模,让人们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证舍尖上的安全”,省人大代表李军说。

 

编辑: 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