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协一号提案7条建议促河北生态环境建设

12.03.2015  13:05

针对河北省城乡绿化存在“少、小、散、弱、低”等突出问题,今年省政协1号提案提出了具体应对措施和建议。笔者从昨天上午省政协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省政协将对1号提案重点督办,促进河北省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据了解,今年省政协全会上收到的提案中有近百件关注改善河北省生态环境问题,占提案总数的1/6左右。省政协主席会议研究决定,将省九三学社提出的《关于加快城乡绿化步伐,进一步改善河北生态环境的建议》作为今年1号提案进行重点督办。

据省政协秘书长郭大建介绍,1号提案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首先分析了河北省城乡绿化现状,指出近年来河北省在推进城乡绿化、提升林业生态和经济功能、加快园林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其次,指出了河北省城乡绿化存在的问题,河北省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省份,城乡绿化存在“少、小、散、弱、低”等突出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快河北省城乡建设绿化的对策与建议,明确应通过加大城乡造林绿化力度、提高城乡造林绿化科技含量、创新城乡造林绿化体制机制、高标准推进城镇园林化等工作,加快河北省城乡绿化步伐。

据悉,省政协将向广大省政协委员发出倡议书,以在各地开展营造“委员林”活动为突破口,号召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投入到加快城乡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的战役中。在政协网站开展“我为城乡绿化献一策”活动,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建议。年内省政协还要进行常委会督办,评议提案办理效果,以更高层次督促1号提案的办理落实。(记者刘常俭实习生王杭)

省政协1号提案7条建议力促河北省生态环境建设

目前,河北省森林面积为7883多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8%。到2020年全省森林面积要达9850万亩,覆盖率达到35%以上。宏伟的目标如何实现?昨天,河北省政协公布了2015年1号提案的7条建议。

1号提案是由省九三学社提交的《关于加快城乡绿化步伐,进一步改善河北生态环境的建议》。提案指出,虽然河北省城乡造林绿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看,河北省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省份,人均森林面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森林覆盖率在全国排第18位,人均森林面积排第25位。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在燕山、太行山区,占全省森林总面积的75.6%,而平原地区、村庄周边、廊道林木较少、绿化质量低,有80多个县(市、区)森林覆盖率不到10%。城市周边绿量少,大部分县尤其是未建成园林城的县城,可视绿量不足,绿地指标总体偏低,尤其是老城区绿地更少。为此,提案建议——

加大城乡造林绿化力度。大力实施“绿色河北攻坚工程”。强力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沿海防护林等重点工程,继续推进10个人工造林大县和10个封山育林大县等“四个十”重点工程,加快廊道、村庄、城镇、矿山绿化步伐。着力建设京津保平原生态过渡带。突出抓好生态廊道、城区周边、生态公园、湖淀周围、机场周边、环京津生态林带等主要区域规模化连片植树造林,打造集中连片、相互贯通的大型城市森林带,构建京津冀城市群森林圈。启动环京津三个百万亩成片森林建设工程。2015-2017年在环京津的廊坊、张家口等6市75个县(市、区、场、处)每年完成100万亩成片森林建设任务。

发展壮大林果产业。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突出抓好优势果品基地建设,打造一批特色优势产业群和产业带。积极扶持森林生态旅游、林木种苗、花卉、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等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林农牧复合经营。

拓宽造林绿化投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加大各级财政投入,提高投资标准。吸引社会投入。积极推进市场化动作,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方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最大限度地激活各种资源要素,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造林绿化。

高标准推进城镇园林化。大力推进景观大道、城市主次干道绿化建设,将道路绿化向小街小巷延伸。每个县城建成至少2条高标准绿化街道。加快建设郊野公园、游园。实现裸土地面绿化软覆盖,立体增绿。推进海绵型城市建设。

提高城乡造林绿化科技含量。尊重规律、科学造林,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严格执行技术规程,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实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健全城乡造林绿化科技推广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严格执行种苗质量监督检验制度,提高林木良种使用率。

创新城乡造林绿化体制机制。认真总结推广公开竞标、大户承包等多种行之有效的造林绿化新模式,充分调动企业、合作组织、大户等造林主体的积极性。

营造全社会参与城乡造林绿化的氛围。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强化河北的生态功能定位。大力宣传城乡绿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记者刘常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