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河北】沧州:盐碱地“长出”国家园林城

10.02.2016  21:57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戴绍志、赵建 通讯员刘秀花

曾经,提起沧州,人们会与苦海沿边、沙荒碱地联系到一起,会想到《水浒传》里林冲的发配之地。

如今,古老的狮城,正褪去盐碱苦涩,穿上园林绿衣。2015年,沧州市、肃宁县分别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县城。12个县(市)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

对于地表层含盐量为0.3%—0.6%的沧州而言,园林城创建难度非同寻常。其背后,又隐藏着多少智慧与汗水?

如何打破盐碱制约

隆冬时节,笔者跟随沧州市运河区姚庄子村造林大户赵志广来到“万亩森林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只见法桐、柳树、杨树、白蜡等,在凛冽的寒风中挺立,孕育着勃勃生机。赵志广仔细检查自己承包的百亩柳树的越冬情况。“去年,这片区域还是盐碱地,现在已长出一片林,太不容易了。

沧州市地处滨海盐碱地区,水质苦咸,园林树木生长受到极大制约。赵志广说,在这里,土壤表层以下有一层粘土层,对植物根系的生长不利。还有,个别地段地下水位较高,植物根系到达地下水的咸水层,整株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影响。

因此,在造林界,有“盐碱地上无林业”的说法。“事在人为,盐碱地上造林,我们偏要一试!”市园林局局长张培勇说,他们不断探索造林新方法,用绿色打破盐碱制约。“妙招”有两个:换土,将地表下1米左右的土全部清掉,换上好土,再加上隔离层。微地形处理,在适当的地段通过抬升地面,降低地下水位。赵志广就是采用这些方法,种活了一百亩柳树。

花木不仅要成活,还要突出特色。沧州“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多引种耐盐碱、抗旱的乡土树种,并以节水的宿根花卉、自播型草花组合等地被植物代替草坪,景观层次分明,色彩丰富。

如今,在这座新晋的国家园林城市,狮城公园清流环绕,沧州铁狮子“镇海吼”威风凛凛。沧州植物园中,以牡丹、海棠、翠竹等为主题的专题园环水而建。千童公园、新华公园、长丰公园,为服务回迁安置小区建设而成,让排污干渠蝶变滨水园林……按“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该市建成了118个公园和街头游园,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如何解决资金难题

对于植树造林,沧州原田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雷积极性很高。去年,新华区启动了城北森林公园建设,他承包了2000亩土地用于绿化造林。让人没想到的是,政府无偿提供土地,收益还归个人——政府从农民手中以每亩每年1500元的价格将土地流转,并无偿交给他使用,而张雷可从生态林下养殖、苗圃种植中获取收益。这一政策,可以享受15年。

园林城市梦是沧州人的夙愿和不懈追求,尤其是沧州“生态之城”建设的实施,需要大面积造林绿化,然而资金成为必须跨越的一道坎。

沧州国家投资的生态项目少,市、县本级财政也捉襟见肘。市林业局副局长李清江说,要弥补造林资金的不足,需要激发人们植树造林的积极性,通过市场化手段,用财政“小资金”撬动社会“大资本”。

这种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迅速在沧州得到推广。沧县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专业化造林的模式,由政府给予农户每亩1200元补助,将工程分标段公开向社会招标,由造林专业队栽种,造林合格后由原农户经营管理,收益还归农户所有。

市场化运作成效显著,沧州市绿意盎然。去年,沧州市用7.2亿元造林绿化财政资金,吸引了社会投入19.7亿元,是市、县两级财政投入的两倍多。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三项指标,分别达到32.2%、37.05%、10.6平方米。

如何建设宜居家园

近期,在沧州新华区道东街道办事处流传着一个“拼命三郎”的故事。

沧州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期间,该街道办副书记穆国清每天都要带领同事整治街面环境、拆除违建棚亭。一次在去开会的路上,他一边骑电动车,一边打电话安排工作,不小心摔倒。对此,穆国清并未放在心上,谁平日没个磕磕碰碰的,可第二天手臂痛得实在厉害,不得不到医院检查。没成想,左手臂骨折,需要立即动手术!但工作实在是太忙了,他只打了石膏就重返岗位。那段时间,道东街道办事处拆除辖区沿街违建120余处,建起了多个绿化游园。

建设宜居家园,众多群众也积极参与进来。“绿化自己的家园,我们当然积极了。”现在,沧州市区天成皇家壹里小区65岁的居民郭春才到楼下遛弯时,多了一份牵挂——认领种植的玉兰树长得怎么样了,根部覆盖的塑料薄膜有没有露出,架设的风障是不是牢固?“今年光我们小区就有300户家庭认领,包括山楂树、海棠树等6个树种。”他说。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一项极其繁重的工作。在沧州市园林局“创园办”,工作人员递给笔者一箱几十斤重的《沧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资料汇编》——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共涉及综合管理、绿地建设、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等8大类64项指标。

完成这些任务,必须有科学的机制做保障,需要干部垂范和群众参与。”该局副调研员王志刚表示。为此,该市制定了《沧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沧州市城区三年绿色行动计划(2013-2015年)》等工作方案,将各有关单位创建完成情况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实行奖优罚劣。

在市容环境整治上,常态化铁腕治理“违、脏、乱”,落实“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城市管理体制;按“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思路,全面发动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参与创建活动,建成“公仆林”“军民林”“巾帼林”等纪念林8万余亩……在干部群众积极工作和参与下,沧州8大类64项指标全部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