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追访》特别策划:留在城里过大年(图)
王帆(右)正在地铁施工隧道内对工人进行技术指导。 记者 赵威摄
编者按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可是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不能回家乡过年,而是选择在城里坚守工作岗位。他们很平凡,大都是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普通劳动者,用辛勤的劳作、孤单的“留守”,为生活、为梦想而打拼。他们又很不平凡,工作的点点滴滴,折射出的是经济转型、社会进步和时代变迁。
今天,河北日报推出《追访》特别策划《留在城里过大年》,让我们一道走近他们,共同感知坚守背后的温暖与感动,并为他们送上美好的祝福。
他与地铁有个约会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赵建
2月14日早晨,石家庄地铁1号线10标段技术人员王帆三口两口“解决”掉手中的茶叶蛋,便与记者一起来到火炬广场站附近地下深约20米的隧道施工现场。站在入口向里望去,直径约6米的狭长隧道显得神秘幽深,其尽头便是灯火通明的开挖面。
8时整,王帆与另一位技术人员交接班后,便进入了紧张的工作状态。此时,几名施工人员正拿着铁锹一层层地铲土,一辆三马车穿梭在隧道中,负责将土运出。王帆不时检查隧道开挖的高度够不够、方向准不准。由于地铁施工对精度要求非常严,3个小时他们只向里掘进了50厘米,随后才开始架格栅钢架进行支护。“这里断面结构非常特殊,隧道开挖不适合盾构机,只能采用效率不高的人工方式。”王帆说,石家庄等大都市地下有很多软土层,在软土中挖隧道就像是在豆腐里打洞,挖一段就得对拱形的隧道内壁进行支护,然后再往格栅钢架里灌注30厘米厚的混凝土予以加固,否则可能出现掉土甚至塌方的风险。
开挖工作秩序井然,眼看着支护工作就要完成,王帆却忽然紧急叫停。他反复用激光指向仪进行观测,发现部分格栅钢架位置出现了偏差,如果不纠正,地铁建成后可能会影响机车正常通行。他们迅速停工,马上制定方案,重新施工。这是件极需耐心的活,工作人员仔细进行切割和焊接。顿时,作业区内火花四溅,焊接声在半封闭的空间中格外尖利,震耳欲聋。十几分钟后,格栅钢架位置被矫正过来,支护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王帆来自陕西渭南,去年从长安大学毕业后来到石家庄,就像一只小小的鼹鼠,一头便“扎”进了地下20米深的隧道中。由于工作忙,又过着与普通人不一样的“地下生活”,王帆至今还没交上女友。2月14日是情人节。“情人节,就当与地铁约会吧!而我给它最好的承诺,就是高质量完成每一天的任务。”
按照施工计划,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3号线一期首开段工程区间隧道年底将全部贯通,车站主体工程将全部完成。为完成目标,春节期间,石家庄地铁全线有600多名建设者将坚守在施工一线。王帆他们虽未能踏上春节返乡的路,却修建着成千上万人下班之后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