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巧借外力,推开世界之“窗”

18.09.2014  12:41

巧借外力,推开世界之“
——奥润顺达:民营企业怎样“长洋

      近日,在位于高碑店经济开发区内的中国门窗博物馆,40℃和-40℃环境下的几个门窗样本引人关注。将手置于门窗玻璃上空,无论离得多近,都感受不到玻璃另一面高温应有的炽热或低温应有的寒冷。当手贴上玻璃,才能明显感受到两个温度的差异。“这就是节能门窗最直观的效果。”讲解员向记者解释。
      令记者意外的是,打破这项技术国内空白的,竟是高碑店一家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从推开这扇“窗户”开始,位于高碑店经济开发区的奥润顺达窗业集团,成为我省民营企业走向世界的领军企业。
      透过中国门窗博物馆的老照片,记者看到,1988年刚刚开张的奥润顺达不过是家小作坊。“七八个人、几千块钱,门窗生意就做起来了。”奥润顺达董事长倪守强回忆。而现在,奥润顺达牵手64家欧美门窗及配套企业,在高碑店形成了一个覆盖节能门窗全产业链的生产基地。
      一个县域的民营企业,为什么能吸引如此众多的国际“大腕”?倪守强谦和地说,“其实挺偶然的。
      偶然出现在2004年。这一年,倪守强去德国参加著名的纽伦堡门窗博览会,第一次看到德国节能门窗的他,感觉自己像个“小学生”。因为在当时的国内,尽管民营门窗企业数量众多,但基本仍停留在传统门窗的老技术、老材料、老标准上。倪守强从博览会上嗅到了商机,开始将目光投向节能门窗这片行业“蓝海”。
      恰在此时,德国最大的门窗企业墨瑟有限公司主动上门找到奥润顺达,希望合作生产节能门窗。之前,对方甚至花了两年时间,调查了中国所有的门窗企业,最终选定了他们认为最好的合作对象——奥润顺达。
      从钢窗到塑钢窗再到铝合金窗,从小作坊到小工厂再到大型企业,多年下来,奥润顺达与很多民营企业的成长历程似乎并无二致。当时,奥润顺达在全国3万多家同行中的规模和实力虽然名列前茅,但并非最大的。德国公司为啥会相中奥润顺达?
      “以严谨、诚信著称的德国企业,希望与同样严谨、诚信的伙伴合作。”墨瑟公司一句话揭开了谜底。
      原来,当时很多民营企业趁着房地产行业爆发式的增长,埋头生产低档门窗,希望快速捞上一笔,这使得市场上的门窗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但奥润顺达却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发展之路。有一次,奥润顺达拿到了北京邮电科学院一座住宅楼的门窗工程,像以往的每一项工程一样,从选材、制作到安装,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这样的效率无疑会降低企业挣钱的速度。然而工程结束不久,那座住宅楼的地下室发生严重的漏水事故。由于门窗严丝合缝,漏到地下室的水一点都没渗到外面。
      这次突发事件,让奥润顺达在业内声名鹊起,赢得了良好声誉,并在日后吸引来德国墨瑟公司。
      这对一个正在谋划到国际市场经风见雨的民营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契机。2004年9月,双方成立合资公司顺达墨瑟门窗有限公司。2005年5月,我国生产的达到德国节能标准的第一扇节能窗上市。
      正是这扇门窗,让奥润顺达推开了世界之“”,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之后,世界知名的研发窗用系统的权威企业德国莱口公司来了,与奥润顺达开展长期科技合作;欧洲最大的窗用五金和密封材料制造公司德国梅森博格公司来了,与奥润顺达合资成立河北皮耶诺有限公司,研发和生产新型节能门窗材料……目前,已经有64家国际企业与奥润顺达展开战略合作,并在中国国际门窗城长驻设展。
      成倍提高生产效率的进口设备,只闻木香却闻不见漆味的水漆,最大程度降低火灾对人的伤害的门窗防火技术……随着与国际“大腕”的深度合作,面向世界引进项目、引进技术,越来越多的“”技术融入到了奥润顺达的产品中。“引进来”的同时,奥润顺达加快“走出去”步伐,开拓新的市场,逐渐在国际市场打响品牌。目前,科威特王宫、莫斯科慈善学校、俄罗斯大使馆等许多国际高端建筑,都安装上了来自奥润顺达的节能门窗。
    2013年9月,科技部批准认定奥润顺达窗业有限公司为高碑店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国际创新园,这是我省获批的首家国际创新园,也是国内仅有的两家以企业为主导建设的国家国际创新园之一。但对这个园区的获批最兴奋的,不是奥润顺达,而是与之合作的众多外国企业。因为多年合作下来,这些国际巨头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在当地设展,希望“扎根”建厂,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目前,奥润顺达已和30多家有合作的国外企业签约。
      站在国际创新园内的国际门窗科技大厦办公室,倪守强指着窗外的大片空地告诉记者,明年此时,这里将会是一片租给国际合作伙伴的漂亮的标准化厂房。“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奥润顺达将成为国际门窗领域一张最抢眼的中国名片!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