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河北医科大学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纪实

24.12.2015  13:29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张淑会  郭伟  通讯员  李晓玲

 

让优质医疗资源“沉到底”

        一所百年医学高校,5所直属省级“三级甲等”医院,聚集了省内众多高端医疗卫生人才,拥有大批强势学科和特色专业……这些,都吸引着全省广大农民群众从各地赶来看病就医。

        面对基层医疗资源的匮乏,如何让农民群众少花钱,少跑路,还看好病?河北医科大学认为,一所负责任的高等学府,必须承担起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学校虽然几度分合迁移,却有一点始终没有变:坚持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办学方向和社会责任,发挥医疗优势,让优质资源“沉到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尤其是近30年来,河北医大通过开展县级医院对口帮扶,坚持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服务活动,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看病就医,为患者节省了大量医疗费。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扩大医疗卫生普惠服务、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改造一批薄弱医院,培育近百所群众“信得过”医院

        ——结对帮扶93家县医院,让9成患者首诊在基层

        12月14日8时,赞皇县医院外二科主任栗占学准时赶到医院,科室外已有不少人在排队等候。“找我的病人每天都有几十个。”栗占学说。

        诊室内窗明几净,精巧的诊疗设备一应俱全,挂着高级职称胸牌的医生面带微笑。“谁能想到30年前医院的困境?”赞皇县医院院长王国军说,当年手术台是用水泥板搭建的,病房里男女老少混住,“一个叫得响的医生都没有,别说大病了,就是得个感冒发烧,老百姓都不愿意来。”

        巨变从何而来?

        1983年,在一次赴基层的癌症普查中,当时还是河北医大第四医院一名普通医生的单保恩和同事们走进了这所医院,医院的破败不堪让他们大吃一惊。

        “真没想到基层医院这么困难。”单保恩和同事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多基层群众舍近求远、耗时耗力跑来省城看病。“管理、技术、人才……县医院的落后是多方面的,想要凭借自身力量打翻身仗实在太难了。”

        从1983年开始,河北医大第四医院开始有组织地支援赞皇县医院建设。

        “我们选派各科室专家和技术骨干驻点帮扶,出门诊、查房、手术、带教、专题讲座,手把手传技术。”现任河北医大党委常委、河北医大第四医院院长的单保恩说,不仅如此,省四院还帮助赞皇县医院建起现代化的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并免费接收县医院医生进修学习。

        “缺人才,我们输送。缺设备,我们赠送。”就这样,一所声名在外的省级“三级甲等”医院和一所艰难度日的县级医院结起帮扶对子。

        “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根本原因还是我们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不充分、不平衡。回应群众期盼,就要让优质资源进一步‘下沉’。”河北医大校长崔慧先说。

        整合5所直属省级“三级甲等”医院,组建医疗资源的“航母级舰队”。河北医大聚集起资源优势,不断扩大对口帮扶范围,大幅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

        河北医大第一医院主动与鸡泽县医院、深泽县医院等进行对接;安国市医院、阜城县医院等有需求,第二医院制定帮扶计划,选派专家对其帮扶;第三医院邀请31家县医院院长召开对口支援友好医院恳谈会,与其分别签订帮扶对子;为对口帮扶冀州市医院、赵县人民医院,口腔医院院长带队了解对方需求……

        “目前,5所直属医院共对口帮扶了93家县医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帮扶机制。”河北医大党委常委、河北医大第一医院院长闫宝勇说,一个个县医院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基本业务逐步完善,补齐了县级医院的“短板”,擦亮了县级医院的“品牌”,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群众“信得过”的医院。

        “在家门口看病逐渐成为群众的选择。”王国军说,“现在,我们90%的患者首诊都选择在当地医院。”

        赞皇县医院现拥有35个临床医技科室、5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600张床位,已经升格为综合二甲医院,每年有20万患者到该院就医。

今年以来,河北医大陆续与多个县(市)签署协议或达成意向。“学校将从村医培训、专科定向义诊、远程医疗会诊、双向转诊等方面入手,全面帮扶相关县(市)卫生系统,快速提升当地基层医疗人才队伍水平,带动区域整体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提升。”河北医大副校长王亚利说,这标志着河北医大对基层的医疗帮扶工作,由单点散面向区域内全方位帮扶提升。

 

  “金字招牌”开分店,精准医疗下县乡

    ——把强势学科、特色专业布局基层,专科治疗、精准治疗送上门

        临城县桑西村76岁的吕振声老人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严重,被家人送进县医院血管外科。

        “住院前,我们为去河北医大第二医院还是去县医院纠结了好半天。”老人的女婿刘建国说,经过详细了解得知,县医院血管外科有医大二院专家“坐镇”,其外科主任李爱国也是二院培养出来的,最终还是决定留在当地。

        “大医院不仅综合实力强,而且许多学科和专业非常突出,是群众眼里的‘金字招牌’。”李爱国说,许多时候,基层群众不辞劳苦跑去大医院,就是求个放心。

        “随着社会发展,基层群众对更为优质的医疗资源需求强烈,这就要求我们的基层医院建设要从保基础迈向上水平、出特色。”崔慧先说,这就要求我们将对口帮扶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在农村,患血管外科疾病的人越来越多。可一直以来,临城县医院在血管外科领域疾病诊治方面几乎是空白状态。“群众有需求,可我们的业务开展不起来。”临城县医院院长王同林说,虽然派李爱国大夫去河北医大二院进修过,但回来要挑起大梁还是有难度,群众不认可。

        了解到这一情况,2014年,河北医大第二医院下派血管外科主治医生高翔,帮助临城县医院建设血管外科。“县医院此前在这个领域基础特别薄弱,培训专业化的医生是首要任务。”高翔的第一个徒弟正是李爱国。俩人一起研究病例,分析病情,开展新技术应用。河北医大教授、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毕伟也常来往两地,进行学术讲课、专业培训。

        “有医大二院专家支持,我们有了自己的医疗团队,现在基本上可以完成血管外科领域所有疾病的诊断、治疗,能开展各类手术。”李爱国说。如今,他们的血管外科,已成为县里的“金字招牌”,仅今年开展的血管疾病手术就达200多台。

        为帮助更多“金字招牌”在基层广开“分店”,河北医大直属医院对基层有需求的医院、科室,开辟了一条合作绿色通道,选派专家下去传授技术经验的同时,还经常把对方医生请上来,免费为他们培训。为保证优质医疗资源“沉”得下去,河北医大直属医院还结合省里有关规定,明确要求,主治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前必须完成满一年的对口支援工作,考核不合格者不能晋升高一级职称。

        一个个“金字招牌”,将精准医疗带下县乡,为基层打造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化团队。“这种手术,我们医院医生的技术没问题,手术做得也很好”、“俺这病在县里治疗没问题,不想再往省城大医院跑了”……在基层医院采访时,许多患者这样表达对当地医院的信任。

“河北医大拥有门类众多的强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如何把学科和专业发展与满足基层群众需求相结合,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着力的方向之一。”崔慧先说,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优质的专科治疗、精准治疗。

 

        打通“云端”直通车,困难群众救治“P2P”

        ——补上现有基层医疗网络短板,响应困难群众迫切需求,既有专家救治,也有专业救助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越织越密。汇集省内众多优质医疗资源的河北医大,如同“云端服务器”,不断向基层输送各类科教资源。

        但在一些相对贫困地区和偏远山区,仍有一些困难群众难以在家门口寻到专家,看好疑难杂病。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而全民健康的短板在基层,难点在农村。“无论是全面小康还是全民健康,都要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崔慧先说,“如何让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惠及边远地区和困难群众?我们的做法是‘P2P’。”

        河北医大的医疗“P2P”,就是要让省会一线大专家与有迫切需求的基层群众面对面,把最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放基层。

        “大爷,您最近感觉好一些吗?这是我们给您带来的一些药品,您要按时吃。”12月3日,河北医大第四医院组织专家在赞皇县医院义诊,专家们利用休息时间,来到位昌村看望生病的五保户王挪。

        下乡义诊,对广大群众包括学校许多教职员工来说都不陌生。但河北医大的“P2P”,并非人们印象中“一张桌子、一个听诊器”那么简单。

        “普查车上不仅有大专家,免费进行心脏彩超等检查,还会带来先心病救助项目,我们希望能给您家的孩子提供最好的诊疗。”鸡泽县吴官营乡郝庄村7个月大的小星蕾的母亲患有严重精神病,父亲有轻度痴呆,全家人仅靠几亩耕地及救助维持生计。虽然小星蕾被查出患有先心病,但一直无钱治疗。听说河北医大第一医院“先心病爱心普查车”来鸡泽义诊,一家人觉得心里有了希望。

        从2005年启动至今,河北医大第一医院的爱心普查车跑了27万多公里,去过全省156个县(市、区),累计为近20万名儿童进行了免费心脏健康检查,筛查出14300多名先心病儿童。

        “对筛查出的、来医院治疗的贫困患者,医院不仅派专家救治,还进行专业救助。近年来,我们共对1000多名患者实施了减免费救治。”闫宝勇说。

        最终,没有花一分钱,小星蕾在家门口就治好了这场大病。

        类似的“P2P”诊疗和救助活动,在河北医大各直属医院渐成常态:第三医院在全省启动了“千人膝关节复康行动”,对全省乃至全国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全面筛查,并在定点医院实施免费手术。为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大医院、大专家的服务,医大三院派专家团队深入全省各地,给1000多名贫困患者进行了免费的腓骨截骨手术。

        河北医大口腔医院的“微笑列车”也带着专家奔赴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对当地有需要的唇腭裂患者实施免费矫治手术,10年里共完成手术649例,为困难群众减免医药费用310万元。

        “我们将进一步发挥五所直属医院的资源优势,逐步建立以高水平大型医疗机构为核心的区域性健康维护网络。”河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翟海魂说。

从单点输出到全面托举,从保障基础到提升质量……河北医大的医疗惠民路越走越宽广。

                                                                    为基层医疗卫生输送“第一资源”

        百年校史。

        拥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学科具有博士授予权。

        与日韩美法等16国开展教学协作,引得美韩日等14国学生前来求学深造。

        如此“高大上”的河北医科大学,“校门朝哪儿开?门槛有多高?”

        建什么样的高校,做什么样的学问,育什么样的人才?“要‘攀高’,勇于向一流医科大学迈进。但更须‘根深’,施教和修学,都应循着民间疾苦所向。”河北医大党委书记翟海魂说。

人才是卫生事业的“第一资源”,医学教育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胸怀仁心,广施仁术。30年来,众多与基层群众健康密切相关的科研成果走出重点实验室,一扫疾患病痛;5万余乡村医生走进大学校门深造,带回优质技术,问诊施救于乡村社区,成为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的中坚力量。

 

        科研靶心锁定民间顽疾

        ——深入基层“追捕”重大疾病,让科研直接服务于群众需要

        2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今天的河北医大,是实至名归的全省医学科研中心。

        一个实验室的水准如何评价?科技奖项、发明专利、SCI论文……除了这些,河北医大还有更重要的一项指标:对基层群众健康水平的影响指数。

        12月1日下午,雾霾浓重。河北医大公共卫生学院实验室内,一项毒理实验正在进行。一排试验用大鼠铁笼旁,河北医大教授、硕士生导师牛玉杰加紧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牛玉杰介绍说,这是该实验室正在研究的“空气污染(雾霾)人群健康影响监测”项目中的实验之一,“想要预防和治疗PM2.5对人体带来的伤害,就必须弄清其毒理机制,这项实验对相关防控和健康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科研的方向,就是要迎着群众的需求走。”近30年来,河北医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医大第四医院主任医师张立玮,带着研究课题,行走于磁县、涉县等食管癌、胃癌高发区,找病因、做筛查。

        “在山区开展工作,吃住都困难,对我们女同志来说,连个像样的厕所都难找。”张立玮说,“但看一看排队等待查体的老乡,哪还顾得了这些。”

        山里人的贫困,让张立玮的心绷得更紧。“在这些癌症高发区,许多患者正值壮年,如果晚期才发现,将直接导致一个家庭失去经济支柱,全家因病致贫。”

        无论雨雪纷飞,还是坡陡路滑,一有机会,张立玮就和同事们带上行李上路。“食管癌早期治疗技术多中心临床研究”等一系列国家课题,就在这年复一年的奔波中开花结果,“食管粘膜碘染色法”等全新早期诊治技术接连实现突破。

        近几年来,张立玮和同事们每年都筛查2.5万余个病例,癌症检出率在2%左右。这其中80%的患者都是早期,经过张立玮和团队新技术治疗,绝大多数都获得临床治愈。

        河北医大的科研课题成果中,以民间顽疾为靶心,以群众需要为方向者不胜枚举,许多困扰我省基层群众多年的地方病或高发病发病情况,因为这些研究的推进而得到大大缓解。张祥宏教授20年坚持行走乡间,完成的“高发区现场胃癌防治综合研究”课题,为我国太行山区胃癌综合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对我国胃癌合理防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于志恒教授走遍地方性甲状腺肿高发区,在全世界首次发现和提出“水源性高碘地方性甲状腺肿”理论,我国地方性甲状腺肿疾病因此基本消除。

        俯身访疾苦,妙手除沉疴。“科研工作,归根到底要服务于人。一所医科院校,必须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明确科研工作靶心所向。”河北医大副校长段惠军说。

        “老乡们很朴实,开水沏个鸡蛋,给你热乎乎地端过来。”张立玮忘不了这一碗碗热汤的温暖,“这时想想统计报告里死亡率下降的数据,就更明白科研工作价值所在。”

 

科班教育融入“基层感情”

        ——从课堂引导到假期实践,把服务基层理念贯穿学生培养始终

        “由于生活习惯、卫生条件等因素,一些疾病发病率在某些地区长期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这种与自然条件无关的特性,称为统计地方性。”12月5日,牛玉杰从实验室中抽身,给本科生们上了一堂地方病防控课。

        这种专家公开课,对于2012级预防医学本科班学生杜莹来说并不陌生。她和同学们对于基层医疗卫生状况和地方性疾病的“第一印象”,都源自老师们的讲授。

        “将服务基层意识内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在课程设置和讲座安排上都体现出这种倾斜。”段惠军说,“不仅如此,学校还积极引导师生开展假期实践和志愿活动,深入基层,夯实知识,积累经验,塑造品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杜莹和同学们更加印象深刻的,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假期实践。

        “我们已经两次赴平山县山区村镇开展实践活动。”杜莹和同学们的实践主题是水污染和垃圾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许多基层百姓的健康意识落后,有的老乡血压高压达到180毫米汞柱,都不自知。”杜莹说,“我们体会到自己能做、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作为医科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每分钟心率低至50次,曾昏倒数次,但这位60岁的大妈还不肯到上一级医院详细检查。”对于基层缺医少药的现状,多次参加实践活动的韩巍有着同样感受。韩巍是河北医大在读博士,此前任职于河北医大第一医院。“从症状看,这位大妈很有可能患有严重传导阻滞,需要尽快安装起搏器。”在张北县小二台村的下基层活动中,韩巍和十几位在读博士一起为张家口坝上群众诊疗。

        这支博士下基层小队有个响亮的名字——博士团。

        从1995年开始,以“卫生扶贫、送医送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河北医大的博士生暑期社会实践送医下乡活动就从未间断。这期间,300多位来自内、外、妇、儿等专业的博士生,足迹遍布平山、昌黎、张北、易县等地,将一流诊疗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易县紫荆关61岁的马常有老大爷被博士团医生诊断为进展型脑梗塞,经及时干预转危为安。涞水县龙门乡66岁的王全利老人突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博士团医生抢救2个小时挽回了他的生命……

        “博士团的同学们个个本领高强,除了当面诊治,我们更想把‘压箱底’的技术留在基层,长期发挥作用。”韩巍说,自己正在准备一堂“急诊病情初步诊断要点”的公开课,内容涉及心绞痛的初筛鉴别和应急治疗方案等,兼具实用性和操作性。“下一次赴基层,我就要给当地医务人员讲一讲。”

        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十几年来,博士团在基层留下众多经典课程。《血尿的鉴别诊断》、《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新进展》等讲座广受欢迎。

接诊患者1万多人次,专题讲座近200场,发放宣传手册十几万份……数字记录下博士团成立十几年来的闪光足迹。包括博士团在内,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河北医大共组建1260多支服务团队,赴基层服务群众16万人次。

 

        高校大门向村医敞开

    ——从全科医生到乡村医生,5万基层医务人员得享优质教育资源

        “谁不想在家门口看好病,还不是因为一些村医水平低,大病诊不出,小病看不好。”这样的抱怨,常传到“80后”村医刘金泽的耳朵里。刘金泽的第一学历是中专,2001年,他继承父亲事业,坐诊清河县许家那村卫生室。

        “和20年前父亲行医的时候不同,基层患者对医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刘金泽想找机会科班深造,但苦于无机会。

        “随着国家投入加大,许多基层医疗机构如乡镇卫生院硬件逐步配齐,医生诊疗水平成为新的短板。”河北医大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殿武说,“与医科高校和高等级医院专业划分愈加细致的趋势不同,基层群众需要的是内、外、妇、儿都能应对的全科医生。而全科医生的培养教育,一直是个薄弱环节。”

        就在刘金泽披上白大褂的那一年,河北省全科医学师资培训中心在河北医大设立,刘殿武任中心主任。“这是一个全新的课堂,我们广邀优秀基层医务工作者,为他们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高等教育服务,帮助他们成为胜任群众所托的全科医生。”

对于刘金泽和像他一样的万千村医而言,大学校门第一次主动向他们敞开。

        12月6日,刘金泽的诊所里像往常一样挤满患者。“总在刘大夫这儿看病,效果好,花钱也少。”“刘大夫刚从河北医大学成回来,就是不一样。”

        “拿到的不仅是一纸文凭,更是用得上使得着的真本领。”已经取得河北医大专科学历的刘金泽自觉业务上了大台阶,“面对患者,更有信心了。”

        全科医学师资培训中心成立以来,3609名基层医生走进河北医大校门深造。“为方便乡村医生学习,我们还建立了远程网络教学系统,开设‘通过查体提高疾病诊断’等面向基层诊疗的实用课程,让乡村医生在家中即可完成160学时的专业课程学习。”刘殿武说,为送教下基层,学校还遴选了6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全科医学基层培训基地,许多面向村医的培训都免费开展。

        能用、够用、管用,参加过培训的村医都收获颇丰。

        基层卫生人员成人大专学历教育、全科医生培训、乡村医生培训、订单培养……近年来,河北医大创新多种教学和培训模式,帮助更多基层医生走进大学校门。

        近十年来,河北医大为我省基层医疗单位培养专科以上学历人员5万人。此外,5所直属医院还接收基层进修医护人员2200多名,不仅全部免除进修费用,有的医院还为基层进修人员发放生活补贴。

        “我们将设立乡村医师学院,对在职乡村医师进行学历和专业技能培训。改革研究生、本科生临床教学模式,建立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带教实习制度,增强学生对基层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基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的医学人才。”翟海魂表示,最终河北医大将建立起基层医药卫生人才毕业后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在岗进修的系统教育体系,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不竭的人才来源。(2015年12月24日)

山东启用复工复学健康通行卡
  日前从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获悉,为有序推动复工复学,卫生厅
钟南山:磷酸氯喹还没做对照实验
  2月24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广东支援湖北医疗队与钟南山院士进行了远程会诊。在专门安排的答记者问环节,钟南山表示,临床治疗中发现,新冠肺炎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克力芝平均6天~7天后,核酸检测转阴;使用抗病毒药物磷酸氯喹的平均转阴时间为4.卫生厅
首批疫苗将在美进行临床试验
  美国生物技术企业莫德纳公司2月24日宣布,卫生厅
世卫组织认为:中国疫情顶峰已过尚未构成全球性大流行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月24日表示,卫生厅
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看望慰问感染医务人员
  在抗击疫情战场上,一些医务人员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