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携手京津 三大领域谋突破

01.08.2016  09:36
  从各修各的路到“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今年以来,伴随着一条条“断头路”被打通,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交通障碍逐渐被打破,河北省与京津之间的交通向“无缝对接”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为了给京津外迁企业安个“好家”,河北省拿出了最宝贵的园区、最优惠的政策。上半年,又有一批京津外迁企业在河北省安家落户。

  

  3月1日,河北省宣布,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河北确定的功能定位,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和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成。“三区一基地”4个专项规划明确了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主要目标,标志着河北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坚持把协同发展作为面临的最大机遇,在交通、生态、产业三大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进入历史上最好时期。

  

  交通一体化实现新突破——

  

  打通1300多公里“断头路”“瓶颈路”,河北省交通对接京津取得新进展

  

  3月份,总投资逾亿元的天津美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装配式住宅在涉县开工。促使天津客商最终下定决心在涉县投资的,是津保铁路的开通。

  

  从天津到邯郸,空间距离没变,但津保铁路开通后,时间距离却从近6个小时缩短为3个小时,这让天津客商少了很多顾虑。

  

  截至6月底,涉县已引进8个天津项目,且大部分为绿色产业。在涉县,已经形成了一个“天津产业园”。

  

  打破交通障碍才能为协同发展奠定基础。今年以来,在交通领域,河北省先后与京津进行10余次对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取得喜人成果。

  

  1300多公里!这是截至目前,河北省与京津联合打通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断头路”“瓶颈路”的里程,标志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互联互通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批交通重点项目已经签约。与北京方面,首都地区环线高速承平段、北京新机场北线高速东延、G105三个接线协议顺利签订。与天津方面,津石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计划年内开工建设。

  

  在中央和有关部委统筹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出台,京津冀交通实现了“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

  

  交通网将实现“单中心放射状”向“四纵四横一环”格局转变,变得更加便捷。

  

  “轨道上的京津冀”将加快形成。目前,北京铁路局已开行围绕北京、天津、石家庄,贯通邯郸、保定、唐山、承德等设区市的环线快速列车4对。今后,三地将有27条城际铁路连通,总规模达到3796公里。

  

  航空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自河北机场集团正式纳入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委托管理后,目前已基本完成对接工作。

  

  津冀港口布局优化迈出新步伐。曾经长期为货源而竞争的河北港口与天津港口竟然挽起了手——7月18日,唐山港与天津港共同出资组建集装箱码头公司。从各算各的账到手挽手算大账,是为了让京津冀港口群更具竞争力。

  

  产业协同开启新局面——

  

  上半年,河北省从京津引进项目2717个、资金1763.08亿元,占全省比重分别达到41.46%和51.08%

  

  10月底,北汽现代汽车将在沧州工厂正式下线。

  

  一个年产30万辆整车的项目,给河北省带来了什么?看着正在安装调试的生产线,沧州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它带来了74.5亿元的投资,还将带来360亿元的年营业收入……除此之外,它还将为河北省带来一座汽车城。目前,在北汽现代沧州工厂附近,已聚集了摩比斯等30多家知名汽车配套企业,形成了一个高端汽车产业集群。

  

  对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加快去产能、转动能的河北省而言,这个高端优质项目举足轻重。

  

  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主平台,是京冀两地深化合作的重中之重。如今,它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成长。上半年曹妃甸区累计签约京津项目27个,总投资592.06亿元。

  

  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正在成为河北省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数据显示,上半年,河北省从京津引进项目2717个、资金1763.08亿元,占全省比重分别达到41.46%和51.08%。在引资的同时加快引智,一批京津科技成果正加速在河北省孵化、转化。

  

  一系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河北省精准构建承接平台,打造与非首都功能转移相适应的各具特色的“微中心”、产业园区等发展平台和载体。

  

  如今,40多个重点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已赢得了京津外迁企业的青睐。4月18日,河北省在北京举行投资说明会,一举签署了71个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总投资1797.74亿元。

  

  生态建设实现新进展——

  

  上半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63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同期下降20.3%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绿色是不变的底色。

  

  上半年,河北省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京津保平原生态过渡带、太行山绿化等一系列工程渐次实施。

  

  “绿色长城”将在河北省崛起。承德在沿河北内蒙古边界建设长298公里防风固沙“绿色长廊”,计划今年造林绿化77万亩,京北“绿肺”将会更绿。张家口创新推广租地造林、流转造林、社会造林等21种造林模式,确保到2022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为守住生态底线,河北省强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全面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整治。5月26日,省委、省政府召开钢铁煤炭去产能攻坚动员会,将今年炼铁、炼钢的压减任务增加到1726万吨、1422万吨。

  

  7月9日,在石家庄、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邢台、邯郸等8个设区市,河北省集中拆除了35家钢铁、煤炭、水泥等企业的有关生产装备。

  

  通过压钢减煤等一系列措施,“好天”越来越多了。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平均达标天数为103天,与2015年同期相比增加20天。其中,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63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同期下降20.3%。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年初,省委、省政府印发《河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河北省将采取50条措施,努力实现全省水环境安全、水资源清洁、水生态健康。为确保实现目标,今年,河北省开展了水污染防治三大专项行动——白洋淀衡水湖环境整治攻坚专项行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安全整治攻坚专项行动、重污染河流环境整治攻坚专项行动。

  

  一项项扎实的举措,把河北省生态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按照《“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将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大幅上升。(许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