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河北承德市隆化县碱房乡特色大发展之路

11.11.2014  16:48

实施乡干部包村负责制 多举措让碱房特色经济“”起来



(碱房乡党委、政府扶持、引导养殖业有序发展)



(碱房乡美丽风光)



(碱房乡美丽风光)

  地处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西北部的碱房乡近年来抓住新农村建设契机,依托远离城市、水土不受污染、自然人文环境好和发展矿业等多个优势让当地的经济和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如今,许多碱房人都敢拍胸脯坦言,是碱房乡党委和政府领导把推进、鼓励、扶持全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为首要目标,切切实实带动碱房乡人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碱房乡特色经济亮起来

  总面积207平方公里的碱房乡共有7个行政村,74个居民组,常住居民7000余人。拥有丰富矿藏资源的碱房乡近年来以“工业强乡、产业富民、设施便民、典型带民、稳定安民、和谐惠民”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在乡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已打造出属于碱房乡的特色经济。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4年10月,碱房乡已完成了近百公里的水泥路覆盖工程,多个行政村的高低压电网改造工程也已顺利完成。最让人醒目的是,在碱房乡党委和政府的引导、扶持和帮助下,碱房乡辖区内的养殖业也已步入正轨。

  王振就是养殖业的一个典型代表人物。近日,记者到王振的养猪场时王振在指导工人加工饲料。据悉,王振和其家人于2009年在碱房乡党委和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开始养猪,总投资达300万元,年饲养量4000多头存栏1000多头,年创产值600多万元。

  在碱房乡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碱房乡下辖马道、韭菜沟、碱房、燕子窝、敖包等村庄均发展起了养殖业。2014年10月,北方法制报、参考消息、中国日报网等媒体曾发表长篇文章对碱房乡韭菜沟村的养殖业进行报道,村民葛壮丽的野猪养殖场以及葛树洋、王长青的柴鸡养殖场均被提及。

  除此之外,碱房乡党委、政府和全国大部分基层党委、政府一样支持辖区内农民成立合作社。记者了解到,在碱房乡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碱房乡马道村、韭菜沟村、碱房村、燕子窝村等均成立了属于本村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碱房乡多个村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各村成立合作社乡党委和政府没少帮忙,在碱房乡党委和政府的引导下,目前合作社已经成规模。合作社的产业分布为养殖肉猪、牛羊、野猪、肉鸡、柴鸡、黑木耳等食用菌和其他农作物,届时将统一管理经营、统一销售跑销路,让农民们不用为销路发愁。

  基于碱房乡党委和政府一系列扶持、帮助举措,如今一些长期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从中看到了契机纷纷放弃在大城市里的打工生活回到碱房乡的家中开始根据乡里的扶持计划发展养殖、种植、经营第三产业。一位曾经在城市里打工的养殖户坦言在家里随便搞点事业都比在城里强。“这都要感谢碱房乡党委和政府领导的英明决策。” 他说。

  事实上,正是因为碱房乡党委、政府的下大力度帮助、扶持和当地一些农民的积极响应,才使得碱房乡发展起了属于碱房乡的特色经济。碱房乡政府一工作人员表示,仅拿大农业方面的林果业来说,乡里在落实县补贴政策的基础上一亩地又补贴农民150元,目前在乡里的带动下已经发展起了上千亩。

  她说:“碱房乡党委、政府在农民们发展第三产业之初肯定是要下大力度扶持的,目前都是直接从乡财政拿钱直接补贴给农民们,随着碱房乡特色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们的第三产业有序进行,补贴幅度将会逐步改变,但目前还在扶持阶段,乡里针对农民们的补贴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而有关肉鸡养殖方面,碱房乡燕子窝村目前有7户肉鸡养殖户(分别养殖),养殖户从09年开始养殖,至今每年纯收入10万元,还成立了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只卖肉鸡,是速成的一年四茬。马道村还有一个一次性出栏4万只的肉鸡养殖户,年创产值800余万元。

   乡干部包村促和谐发展

  为了促进碱房乡辖区内各行政村的和谐、稳定与经济发展,碱房乡还实行了乡干部包村负责制。也就是说,在新的时期,碱房乡包村干部的身份又有了新的含义,他们是驻村致富联络员、化解矛盾调解员,关注民生信息员,为构建碱房乡和谐、稳定与经济发展做着积极的贡献。

  记者了解到,包括碱房乡书记、乡长、人大主席、副书记、副乡长、组宣部长、政法书记、纪检书记在内的所有乡干部都系包村干部,在忙于自身公务的同时每周都不少于三天下乡与基层群众沟通、交流,各村委会都建立了便民工作室,包村干部实行每周二坐班制。

  正是因为如此,发展行政村的经济成为了碱房乡包村干部的首要任务。其次,包村干部还真正做到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积极化解矛盾、积怨等。所有包村干部在全乡范围内积极开展的“体察民情、联系群众、促进和谐、为民谋福”等活动,他们进入农家听取群众的心声,了解所在村的资源和产业情况,帮助农民们做好规划真正引领农民们致富。

  碱房乡韭菜沟村党支部书孙会和村委会主任左海告诉记者,乡干部包村负责制解决了村里和乡里的沟通不畅问题,包村干部都是真心真意为群众服务。“包村干部一到村里就开始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和群众坐炕头,拉家常都是包村干部的工作常态。因为包村的到来,村民多年的积怨化解了,村里的环境好了,村民的经济也上去了。”他们说。

  更让村民们没想到的是,许多在村民们看来都是难事、大事的问题,在包村干部的帮助下一一解决了。对此,一位姓胡的韭菜沟村民深情地说:“自从包村干部来了之后,他们不但让我们群众更加与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了起来,还帮助我们村里理清了发展经济的思路,还争取了一定的资金,致使我们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的包村干部我们是真正需要的。

  而在碱房乡包村干部们看来,这一切都是作为他们的份内之事。一位不愿具名的包村干部坦言:“多数碱房乡的干部都是外乡人,但使命让我们到碱房乡从事公职为碱房乡人民服务,那么我们就要做好份内之事帮助、带动、扶持当地农民致富,碱房乡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农民们致富了我们的心情总是喜悦的。

  记者发现,正是基于碱房乡的包村干部负责制,碱房乡官与民总是和谐的,多年来碱房乡未出重大官民冲突也未出重大涉访纠纷,这无形中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得到上级的肯定与支持。

  仅2014年,碱房乡辖区内打井28眼,铺设输水管路1万多米,新增改善水浇地2000多亩,修整、清理河坝近10公里,而针对各村的铺水泥路已累计投入近千万元,其他惠民项目和活动若干,另有若干惠民投资仍在持续进行中。

   绿色招商意在兴乡富民

  地处隆化县西北部的碱房乡辖区内拥有丰富的铅、锌、银、锰、铁、铜、萤石等矿产资源,但在碱房乡党委、政府领导人的看来,依赖资源发展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碱房乡依托矿产资源发展出了前文中带有碱房乡的特色经济之路。

  事实上,碱房乡也正在依靠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打造生态兴乡品牌。记者了解到,碱房乡有三条地质矿产异常带分布,现已探明和正在勘探的优质品位矿石储量达3000多万吨。

  此外,碱房乡森林资源丰富,共有林地面积21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67.6%。该乡有总面积4.2万亩的千松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期,碱房乡党委、政府决定走绿色崛起之路,并依托千松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外招商引资。

  记者走进千松沟自然保护区发现,这里古树参天有原始森林之清幽。多位千松沟自然保护区的护林员告诉记者,千松沟自然保护区既是各种野生动物的乐园,也是大自然赋予人们的天然氧吧。尤其是登上千松岭,观云海,看日出,令人心旷神怡。

  “碱房乡千松沟不但森林景观丰富,自然景观更令人称奇,这里怪石魅力多姿。许多摄影家协会组织摄影爱好者到千松沟风景区组织活动。游千松沟森林公园,观满山古树藤绕,听阵阵松涛,看小河细流潺潺,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感觉。”一位多次探访千松沟景区的摄影人士告诉记者。

  碱房乡政府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近碱房乡党委、政府领导正在谋划千松沟生态旅游开发项目,通过在报纸、电视台宣传碱房乡千松沟自然保护区,而除此之外还规划出专门的地方用于工业招商和农业、养殖业等招商。“碱房乡的群众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政治、人文环境好,目前正在大力发展招商引资产业。

  实际上,碱房乡的可招商引资项目远不止上述,碱房乡还有保存完好的烈士陵园一处,许多村庄还保留了原生态的院落以及石头墙、场院、碾子、石磨等老物件,这些都颇具旅游吸引力,目前已有多位外来投资人士到碱房乡考察拟兴建农家乐等旅游附属产业。

  碱房乡党委、政府也按照县里开发生态旅游业的总思路,除了把开发千松沟生态旅游项目纳入重点项目行列外,目前已投资30万元新建占地5亩的集旅游、观光、垂钓为一体的鱼池3个,塘坝3道。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一个集、采摘、狩猎、探险、考察、旅游为一体的天然生态旅游场所,为众多的游客提供游憩、娱乐、避暑、休闲度假的胜地。(文/葛树春)

编辑:【梅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