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大深入挖掘西柏坡精神 宣教润物细无声

07.08.2015  12:10

河北师范大学通过对西柏坡精神的深入挖掘和宣传,使宣传思想工作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从今年放寒假开始,学声乐的刘枭就有点忙,他和400多名师生一起从编排到最终将大型音乐史诗《西柏坡》搬上舞台,一共只用了约两个月的时间,而单单5月份就在学校演出了两场。说起自己的角色,刘枭忍不住清唱了一段。他告诉记者这是一首平山当地的民歌,要用原生态的唱法演出,配合着大幕上巍巍太行山,滔滔滹沱河水,清脆的松柏的背景,演绎出了大山里汉子的粗犷豪放。

刘枭:我那个角色是个农民老大爷的形象,唱的是雨过天晴东方红,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一个地方名歌。

不过,作为一部音乐史诗,仅仅唱腔、舞姿优美,舞台声光电运用完美还不够,编舞之一——青年舞蹈教师芦航说,更重要的是传达西柏坡精神的核心理念。

芦航:在网上搜集了很多的西柏坡的资料,也去西柏坡实地考察了一下,西柏坡的纪念馆里面有好多这样的雕塑,从中来得到一些启发,一点一点来沉淀、沉淀,最后以艺术形式来表现出来。

随着剧目的编排、表演的进程,越来越的的师生被感动着,芦航也在一次排练间隙提出了入党的想法。

芦航:排红旗舞的舞段(的时候)是叙事性的一个情节,表现了护士和战士他们之间的感情,最后护士牺牲了,战士也牺牲了,再做出了一些艺术的表现手段,来营造一种气氛,好多人都哭了,当时我也挺感动的,我的眼泪也含在眼圈里边了,正好和我们一起检查节目的我们学院的书记,我就过去说了,“我想入党”。

河北师大党委教师孙鑫煜告诉记者,说起高校的理论宣传工作好像总是比较抽象,那么,高校到底要怎么才能做好思想宣传工作呢?她们想到了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让师生觉得可信、可感,因为学校临近西柏坡,所以把西柏坡作为党史教育、革命精神教育的一个点。

孙鑫煜:在近期我们组织师生来自编、自导、自演了一个大型舞蹈史诗《西柏坡》,通过师生创作、编排和演绎让学生和老师共同来体验西柏坡精神。

对西柏坡精神进行深入挖掘,成为河北师大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的有效载体。

孙鑫煜:专家将研究成果融入到我们日常的教学中,进行西柏坡的史料分析,让学生觉得西柏坡是值得深入了解和学习的东西,通过开展系列的讲座、学术沙龙、演讲辩论和广播、展览等多种形式来营造出让学生感受西柏坡精神、学习西柏坡精神的一种文化环境氛围。(河北电台记者高丽红 付志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