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外贸总额35年增加181倍 已建立外资企业3236个

05.10.2014  10:56

    河北省外贸总额35年增加181倍

    已建立外资企业3236个,核准对外投资企业630家

制图/孙涛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王成果)这两天,惠达卫浴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邢锦荣刚刚把一批货值约千万美元的卫浴产品发往香港。18年前,正是她,亲手办理了公司第一笔出口订单,货值还不到1万美元。如今的订单比18年前翻了一千倍,这是当时还年轻的她难以想象的。

    事实上,不仅仅是对外贸易,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处于半封闭的计划经济时期,河北省整个对外经济几乎是“零基础”——利用外资为零,对外投资为零,仅有的进出口贸易总量也很小,1978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只有3亿美元。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燕赵大地,沉睡的河北醒了。寂寞的港口开始迎来世界各地的商船,河北企业的身影开始出现在国外的展会上,习惯了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河北开始张开怀抱迎接国际竞争的浪潮。

    1980年,河北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燕华电器有限公司成立;1982年9月,河北省经贸代表团在日本举办了第一个在国外自办的洽谈会——中国河北省出口商品洽谈会;1984年,河北省举办第一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对外交流的平台开始搭建;1987年, 石家庄 环宇电视机厂与英国ftklnki公司在英国开办英国环宇电子有限公司,成为河北省第一家境外投资的工业企业……

    “1996年惠达卫浴出口额只有十几万美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2002年惠达卫浴出口额达到了2000万美元。”邢锦荣说,现在,企业年出口额达1.2亿美元,相当于每天有33万美元的惠达产品卖往世界各地。

    越来越多的“第一次”、“第一家”涌现在改革开放的河北大地。河北省对外经济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全省对外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013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比1978年增加了181倍。截至今年8月底,河北省累计实现利用外资588.47亿美元,建立外商投资企业达3236个;全省核准对外投资企业630家,对外投资金额超过60亿美元。

    在开放中,河北的对外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过去,出口产品以畜产品、土特产和粮油食品为主,现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主要增长点;过去,外商投资领域主要集中于制造、电力、交通运输等基础产业,现在,已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向第一、第三产业拓展的良好态势;过去,对外投资方式、领域等都较为单一,现在,不但对外经济合作更加多元化,还带动了设备、技术、劳务和产品出口,进一步扩大了河北省经济外向度。

    在不断追逐开放的脚步中,京畿大省已经登上世界经济的大舞台。邢锦荣告诉记者,去年,惠达已在香港、马来西亚、迪拜等地以不同的合作方式设置办事处,未来将加快“走出去”利用国际资源和拓展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