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创新的春天已经到来

27.02.2015  12:21

河北创新的春天已经到来
——在全省科技创新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河北振兴,广大河北干部有责。我们一定要担当起这个历史的责任。”2月26日上午,在全省科技创新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省委书记周本顺的一段话,引发现场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喝彩、是共鸣,更是为讲话中洋溢的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所感染。

  对于推动河北创新发展,周本顺曾在多次会议上作过阐述、提出要求。今天的会议是春节后省委、省政府召开的第一次大会。周本顺的讲话不到40分钟,围绕着一个突出的主题:以科技创新支撑河北绿色崛起,科技创新最终要落到增加和壮大市场主体上。

  在提出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后,周本顺注视着台下,坦诚直言:“能不能把科技创新型企业大量发展起来,能不能把传统企业变成创新型企业,关键在我们的眼光、在我们的观念、在我们的政策、在我们的工作。”

  无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还是对创新发展,周本顺考虑已久,想得很深。他充满期待地提出:“请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都要认真思考一下这样一个问题:河北离北京、天津这么近,为什么从京津引进的人才、技术和成果那么少?每一个地方都要数一数,本地的企业中来自外域的、外国的企业有几家?逢年过节从河北出去的外地人有多少?节后回到河北的外地人又有多少?走在河北城市的大街上,看看有多少高鼻子、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经济全球化了,京津冀一体化了,我们这种状况是不是与此相适应?不相适应,问题是什么?原因在哪里?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在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拿出硬措施,拿出新办法,全力改变这种局面。”

  “我们知道,要改变一个地方的观念、环境,不是短时期内能做到的。但是我们希望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快这种转变的进程。”周本顺言之谆谆。他语重心长地说,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政策、措施都已经明确,应该说这些战略、政策、措施与先进地区相比没有差别,核心问题在于我们的执行力。各市、县引进多少人才、技术和创新成果,引进多少企业,都要有一个积极的目标。市、县要一月一调度,全省项目拉练要在这方面比一比。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鼓励基层创新,要敢于担当。为什么在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个问题上,我们就不敢担当呢?各地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对于发展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定要抓一批典型,从重从严惩处。

  “如果北京、天津的人才技术,全国的人才技术,世界的技术人才,国内外的企业都愿意到河北来,那么这种局面的形成之时就是河北崛起之日。”周本顺话语坚定。

  “河北有7300多万人口,有4200多万从业人员,有18.8万平方公里,有近3万亿的GDP,这么多的人口资源,这么大的发展空间,这么大的经济总量,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创新能量。这种能量一旦迸发出来,将创造出难以估量的财富。”

  周本顺的话情真意切,他接着说:“河北人自古就有富于创新的基因、尊重人才的传统。古代最著名的科学家,很多出在河北。比如天文学家郭守敬、数学家祖冲之、医学家扁鹊、地理学家郦道元、建筑工程师李春等,都是世界级的大师。燕昭王修筑黄金台、千金买马骨,就是招揽人才的著名典故。2000多年前河北的先人就有这种眼界、这种气度,现在的河北人更应有这种眼界、这种气度。”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我们一定要坚决落实好。河北必须加快发展,必须加快崛起。”

  “天道酬勤,人勤春早。河北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河北创新的春天也已经到来。”

  周本顺的一番话掷地有声,鼓劲、给力,现场爆发出热烈掌声。会议结束后,步出会场的人们精神抖擞,边走边议,感慨着、交流着、思量着……擂响战鼓催征程,不需扬鞭自奋蹄。新的一年,河北的经济一定能够闯出一个崭新的局面,河北的创新发展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