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仅32个 亟待突破瓶颈

20.10.2014  09:57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20年来,河北省注册商标已达32个。但与河北农业大省的地位相比,商标数量相对较少

    河北农产品,擦亮你的“地理名片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刘清波

    近日,“涞水麻核桃”、“围场马铃薯”正式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至此,河北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达32个。但是,与河北省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农业大省的地位相比,这样的商标数量还相对较少。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称为“地理名片”。河北的这张“地理名片”为何不够亮丽?

    提高申报意识

    ——地理标志资源丰富,但商标数量较少

    “种了一辈子鸭梨,以前都是追着市场走。现在有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个特殊身份,成了市场追着我走了。”近日,晋州市东里庄果农张占秋告诉记者。

    张占秋家里种有15亩鸭梨,每亩地收8000斤鸭梨,今年的收购价一斤比之前高1毛多钱,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让他的15亩鸭梨多挣了1万多块钱。

    “这就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体现。”晋州市工商局原副主任科员黄春增说,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孕育了晋州鸭梨个大、果面光滑、果肉细脆等独特品质,2012年,“晋州鸭梨”被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具有地域不可更换性,离开该地域生产的同类产品将不具有这些特点。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地理标志往往一经权威部门认定,就会产生巨大的品牌效应,并为相关产品带来很高的经济附加值。目前,我省已有“迁西板栗”、“阜平大枣”等多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保护。

    不过,采访中记者发现,与先进地区相比,我省地理标志保护意识欠缺,农产品商标数量还相对较少。这与我省农业大省的地位很不匹配。

    “我省多样的地貌类型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物种资源,特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多种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多达400多个。”省商标协会相关负责人透露,但由于缺少注册,难以发挥品牌优势、形成带动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特色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壮大。“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县(市、区)政府职能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和无形价值,缺乏足够的申报、培育意识。

    省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崔巍认为,地理标志的背后是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综合体的反应。各地应增强品牌意识,积极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造“区域经济名片”。

    好牌更要打好

    ——如何用好地理标志是亟待突破的瓶颈

    即使是申请成功之后,由于利用不足,部分地区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2013年,“大城金丝小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成为廊坊市第一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大城县已实现枣树进田24万亩,年产小枣4.8万吨,枣树品种达328种,占全国枣种总数的47%。

    但记者在大城采访发现,有的企业在产品销售时并没有突出“大城金丝小枣”这几个字眼,重视的反倒是自己创立的品牌,甚至有的包装上根本就没有“大城金丝小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一位老板告诉记者,没有意识到这个商标能带来效益。

    和这位老板一样,我省很多企业不会注册使用地理标志,造成资源浪费,产品效益得不到提升。此外,由于行业差异、自身管理等诸多因素,河北地理标志的发展参差不齐。

    “一些企业和部门对保护产品的内在价值认识不足,对地理标志产品为什么要保护、保护后有什么好处模糊不清,开发意识不强,品牌建设投入不够。”崔巍说。

    如何利用好地理标志,使其品牌价值得以提升,成为地理标志亟待突破的瓶颈。

    有关专家表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相应的法律依据为支撑,且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它在产品的标准化、企业的管理、政府的支持、认证上都要比名牌产品的层次更高。获得商标后,政府应该重视地理标志的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