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产品卖难新解法:合作经营让农户踩准市场节拍

03.12.2014  16:46

□河北日报、河北网记者 赵红梅

坝上蔬菜、易县柿子、沧州小枣……今年以来,河北省多地出现蔬菜、水果滞销,农产品出现“卖难”的频率似乎越来越高,波及面也越来越广。“卖难”的频繁出现,考验着一家一户的农民,也考验着各种合作组织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破解农产品“卖难”,创新思路、探索新路,显得越来越迫切。

生产销售分工协作,年收入3万变10万

67岁的曹张保是行唐县九口子乡西彩庄村民,11月20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为晾晒的大枣分级。

大枣是我省的传统优势农产品之一,可近两年在新疆大枣的冲击下,阜平、赞皇、行唐等大枣产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卖难”现象。

听说近两年枣不好卖,您家的枣卖了吗?

卖了。我家是行唐几丁质红枣专业合作社社员,大枣不愁卖。”曹老汉一边把不同的枣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一边说,“以前自产自销,每年秋天收了枣要走乡串村地赶集去卖,一年下来也就收入3万来块钱。前年,我家加入了合作社,按照社里的技术要求管理枣树,收枣后按等级交到社里,每斤比市场价要高出两三毛钱,去年大枣丰收,我家的20多棵枣树收入了10万多元,是自己单干时的3倍多,还是合作经营好啊!

曹张保说的合作经营,是指行唐几丁质红枣专业合作社推行的生产分户管理和产品统一销售。合作社理事长康兵卯介绍,几丁质红枣专业合作社2008年一成立,就抓住产品销售这个核心,实行入社农民与合作社分工协作,社员按照合作社的技术指导进行生产,产品由合作社统一销售。

合作社拥有生产甲壳素红枣的国家专利技术,对内,有技术服务人员负责对社员进行技术服务;对外,有销售人员开拓市场。枣农只管按照技术要领进行生产即可,不用考虑销售。”康兵卯说,目前合作社拥有452户枣农,年销售大枣40多万斤,经过初加工的甲壳素红枣销往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山东等26个省市区,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网络。

即使有新疆枣冲击,我们合作社生产的甲壳素红枣销售也不受影响,今年的枣还没下树,已接了不少订单。

农民侧重生产,合作社主抓销售,这样分工协作,在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统一的大市场之间建起桥梁,为农产品销售拓宽了渠道。遗憾的是,像行唐几丁质红枣专业合作社这样,与农民合作经营的组织方式在我省还为数不多。

省蔬菜局局长张保起介绍,虽说目前我省有1540家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但是参与蔬菜销售的合作社仅有300多家。大多数合作社只是负责对入社农户进行物资和技术服务,对发挥合作经营统一销售这一优势则缺乏认识,急需由产前产中物资技术服务向产品统一销售服务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