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青县曾庆超:献血捐髓、下乡帮扶--这个医生“很有爱”

17.12.2018  16:23

2003年,他成为中华骨髓库的捐髓志愿者,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能成为“生命的种子”。2018年11月27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曾庆超成功捐献了276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成为了沧州第28例,青县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作为一名医生,我能为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感到非常骄傲,我的家属也是一名长期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对于患者那种不幸和苦恼,我感同身受,能配型成功,能挽救一个家庭,我觉得我是幸运的”躺在病床上的捐髓英雄曾庆超说。   等候捐髓通知,不换手机号码   曾庆超是沧州市青县金牛镇卫生院的一位副院长。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多年来,他定期带领卫生院的医生到村里为村民进行义诊、免费体检,始终在基层为当地的百姓默默服务着。 如果不是接到一个来自省红十字会的电话,曾庆超的生活还是一片平静。如今,他成了焦点:他与一位白血病人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了!曾庆超说:“为了等待这一天,我15年没换过手机号码。” 谈起捐献骨髓的事,他说,2003年,是他参加工作的第三年,中华骨髓库面向全国征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作为基层医生,曾庆超知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是当前国际上先进的根治白血病的医疗手段之一,一次配型成功,意味着拯救一条鲜活的生命。于是,他主动报了名。 妻子郭玲玲知道他要采取血样录入中华骨髓库,思量了半天,点头同意了。之后,他又征得了父母的支持。 随后,他在青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到青县人民医院采集了血样,填写了个人信息。 在填写个人信息时,曾庆超格外注意到,表格一栏里需要留下个人联系方式,方便有一天有病人配型成功了,能够及时取得联系。 那天,他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下了。自此,15年来,曾庆超没换过电话号码,且24小时都不关机。   骨髓配型成功,做通家人工作   “采集血样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几乎天天等电话,盼着自己能与病人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曾庆超说。 一天天过去了,曾庆超一直没能得到消息。后来,这件事渐渐淡下来,曾庆超回归到以前平静的生活。有时,他也会偶尔想一下,随后,便投入到正常的生活工作中了。 今年6月,曾庆超接到了来自省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他与一位白血病人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 当时,他正在村里义诊。挂掉电话,曾庆超第一时间告诉了妻子,他想和妻子一起分享这份快乐。 “真的要捐献骨髓了?”在电话里,曾庆超听出了妻子的犹豫,他激动的心情瞬间“冷却”下来。是呀,妻子还在住院,怎么能不担心呢。 曾庆超的妻子郭玲玲12年前患上了脊髓炎差点高位截瘫,4年前又进行了甲状腺癌的手术,两年前又得了脱髓鞘,多发性脑硬化。多年中,他陪着妻子奔波在各大医院求医问药,精心照料着妻子,希望成为她遮风挡雨的伞,现在,与上初中的儿子一家人租住在青县县城的一座房子里。曾庆超的父亲今年69岁,患有高血压,母亲李金芬68岁,身体也不好。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病的病,曾庆超是家里的顶梁柱,他的身体可不能再出任何岔子。 曾庆超知道妻子怕他身体有个好歹,一家人的日子就没法过了。经过深思,曾庆超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他知道,家人也很通情达理,他有把握让家人理解、支持。 接下来,他先要争取妻子的支持。和妻子交流,曾庆超有办法:“她多年生病,知道病者的痛,更明白病者对生命的那种渴求。”所以曾庆超与妻子打起了“感情牌”:“你看,我的骨髓多重要,只用一点就能救活一条命,多好。再说,捐献骨髓对我本人并没有什么损害,吃点好的,恢复一下就好了,想想真值。”在得知能救活一条生命后,妻子同意了。 做通了妻子的工作,曾庆超开始“攻坚”父母。第一次和父母“交锋”,曾庆超的想法被父母坚决驳回了。 他陷入了沉思,如何才能让父母同意?他想到了同样是医生的姨妈和表姐,他知道,这些年来,姨妈和表姐的话在父母那里还是有一定分量的,于是,他搬出了“靠山”。 经过姨妈和表姐的轮番上阵劝说,父母终于点头同意了:“毕竟是救命的事,想去就去吧!” 7月,沧州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给曾庆超打来电话,询问他是否愿意捐造血干细胞救人。曾庆超毫不犹豫地说:“我捐!”   积极锻炼身体,随时准备捐献   8月,青县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确认曾庆超是否自愿捐献。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工作人员告诉他,在接受捐献之前还要体检。 这次,妻子坚持陪伴在他的身边。当天,在青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郭玲玲陪着曾庆超来到了青县人民医院,接受捐髓前的第一次体检。 医生在曾庆超的身上抽走了5针管血液,每管有200ml,这些血液要送到北京做配型。看着这些血液从曾庆超的身体里“流”出来,妻子郭玲玲眼含泪水:“疼不疼啊?”曾庆超摇头:“没事。” “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体检报告出来了,和对方配型再次确认成功!”但这次体检的结果显示,曾庆超的身体有点问题。他的血糖偏高、轻度脂肪肝,为了不影响捐献,曾庆超开始节食、锻炼。一个月,他减掉了3公斤。 10月19日,曾庆超在沧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在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体检中心做出发前的最后一次体检。 10月23日,曾庆超拿到了体检报告,轻度脂肪肝消失,血糖正常,身体完全符合捐献要求。 11月,捐献的日子最终确定下来,22日,在侄子的陪同下曾庆超赶赴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做“捐髓”的前期准备工作。   “捐髓”过程很温暖   “在这里,我认识了一些‘特别’的人,遇到了一些‘特别’的事,让我的‘捐髓’过程变得很温暖。”曾庆超说。 11月25日清晨7时,一位老人走到曾庆超的身边,拉着他的手,眼含热泪地说:“你是给我儿子‘捐髓’的人吗?” 原来,这位老人的儿子得了白血病,正在等待着志愿者“捐髓”。看着老人期待的眼神,曾庆超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他说:“大爷,我也不清楚我捐献给谁。不过,请您放心,我相信,会有好心人为您的儿子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有了这个经历,曾庆超说,他更加坚信自己“捐髓”救人的选择是正确的。   感觉到自己并不孤单   在医院里,曾庆超说,他还认识了一些“同道中人”。 “11月26日上午,来自河北邢台的一位志愿者也成功‘捐髓’。当天上午,我特意去看望了正在‘捐髓’的那位哥儿们。我牵着他的手,给他打气。他也鼓励我,让我一定要坚持!”曾庆超说。 曾庆超说,仅从11月22日到27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接收了3名“捐髓”志愿者。“我们目标一致,因此见面格外亲切,很快就成了朋友。”住院期间,曾庆超说,他最喜欢的事就是找这些志愿者聊天,他感觉到自己并不孤单。 11月27日,是曾庆超“捐髓”的日子。上午8点,曾庆超的干细胞采集工作正式开始,10点,工作人员送来了一个崭新的皮包,这是小患者的父母送给曾庆超的礼物,随着礼物一起送来的,还有一封感谢信,信上说到,“在她康复的时候,我一定告诉孩子,是远方的叔叔给了你第二次生命,你长大以后,不但要感谢他,还有像他一样向社会播撒同样的爱心。” “尽管不相识,但想到一个人因自己的付出而能继续生活,我的心里就有种幸福的感觉。现在,我最盼望我‘捐髓’帮助的那位陌生朋友快快好起来。”曾庆超说,他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积极行动起来,献出一份爱心,挽救更多的白血病患者。 曾庆超的侄子说,对于叔叔捐献骨髓的义举,全家人都为他感到自豪,他也会向叔叔学习,加入到中华骨髓库志愿者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