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 打造京津冀城市群重要产业支撑基地

20.11.2014  12:31

以项目建设为统领 加快“三大板块”协调发展
沧州 打造京津冀城市群重要产业支撑基地

      近年来,沧州市以项目建设为统领,加快渤海新区、中心城区经济、县域经济“三大经济板块”协调发展,全力打造京津冀城市群重要产业支撑基地。
      做大港口,做强临港产业,强壮渤海新区。2009年开工的黄骅港综合港区,如今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实现着跨越赶超:2012年集装箱首年运营,吞吐量突破10万标箱;2013年完成23万标箱,增速连续两年居全国主要港口首位。今年9月,靠泊在散货港区矿石码头的20万吨级巴拿马籍“春勇”号货轮顺利完成卸货任务,成为黄骅港在20万吨级航道工程完工后接卸的第一艘20万吨级货轮,标志着黄骅港朝着世界级综合大港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依托港口、大量的非农业土地资源和广阔的腹地纵深等优势,渤海新区着力打造河北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增长极上的“皇冠”。华润、中国一重、北汽等“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及优质民企纷纷入驻,现已初步形成以汽车、通用飞机、石化装备、高铁装备等专用设备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体系和以石化、冶金、电力为主的临港重化工业体系。同时,渤海新区不断强化循环化发展理念,加快现有产业转型升级、引入“增量”“补链”项目。总投资156亿元的河北鑫海化工集团年产650万吨重交沥青及汽柴油升级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北汽黄骅汽车产业园等一批优质项目建设正酣,以企业内部循环、企业之间循环、新区与周边循环为特征的循环化发展模式已初步建立。区内国家级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成功跻身“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行列。今年前三季度,渤海新区共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15个,总投资5696亿元。其中竣工79个、续建96个、新开工50个。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9亿元,同比增长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8.8亿元,同比增长20.4%。
      打高铁牌、唱京津戏,激活中心城区经济。沧州紧邻京津,乘高铁到北京不足1小时,到天津只需20多分钟。充分利用区位、交通以及中心城区物流、商贸、人才聚集等优势,沧州以沧州经济开发区、沧州高新区、沧东开发区、新华工业园和运河工业园等园区为平台,加大对“干净、高端”工业项目招商力度,使中心城区经济活力迸发。引入了国机集团机器人、安沃特高压静电设备、中煤科工集团高端钻掘一体机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加快了相关产业聚集,推动了机器人制造及3D打印技术产业园、太阳能光热产业园等高新技术“园中园”的快速发展。在大力发展工业项目的同时,沧州还在中心城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金融证券、文化传媒、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加快产业“无中生有”“有中生新”。
      位于西部新城的21座企业总部大厦建设日新月异,华信物流配送中心、荣盛锦绣天地等一批中心城区现代商贸物流项目在建或已运营,中心城区已经建立起布局合理、高端现代的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
      依托园区,加快转型,实现县域经济绿色崛起。经多年培育,沧州现已形成管道装备、包装机械、铸造等一批县域特色产业百花齐放的局面,涌现出肃宁“中国裘皮之都”、泊头“汽车模具之乡”、献县“中国铸造扣件之乡”、孟村“中国弯头管件之乡”等多个在国际国内叫得响的特色产业品牌,特色产业集群达53个,近半数营业收入超50亿元,孟村弯头管件、黄骅化工、南皮五金机电等13个产业集群还进入超百亿元行列。为实现特色产业集约发展、绿色发展,沧州不断加快园区建设步伐,积极引导企业入园发展、转型升级。目前,沧州已建成省级及以上开发区20个,平均每个(市)县就有1-2个开发区。今年以来,沧州在全省11个地市率先完成开发区规范整合工作,推动5家开发区扩规,为今后项目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今年前三季度,沧州20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91亿元,同比增长20.7%;工业增加值806亿元,同比增长20.3%;规上工业增加值617亿元,同比增长22.5%;实现税收156亿元,同比增长21.8%;固定资产投资1035亿元,同比增长21.4%。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