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让创业平台成为磁石

14.03.2016  11:51

  最近,沧州市的一家网络公司想换一换办公环境。随着公司发展,其对环境、物业服务等有了更高需求,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在市区甄选新的办公住址,很快他就相中了位于高新区的沧州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他觉得这里办公面积、价格适中,更主要的是,这里聚集着不少网络公司,环境氛围好,符合公司形象宣传要求,能对公司业务提升产生无形的帮助。
  在一些创业者眼中,沧州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已成为创业的首选。
  眼下的沧州
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已有240多家中小企业签约入驻,科技型企业扎堆,涉及电子商务、生物医药、无人机等“高大上”的朝阳产业。平台的聚集效应初显,已成为吸引科技型创业公司入驻的“磁石”。
  高新区的服务则是使其磁化的有形之手。
  企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多,高新区正是凭借着独特的服务,让科技园成为吸引企业的磁石。另一方面,吸引是相互的,企业在选择高新区的同时,高新区也在对入驻企业进行把关。产品拥有一定科技含量、有发展潜质的企业,更能获得高新区的青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大众创新的能力,可使经济发展更具活力。初创的企业要快速适应市场竞争,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更需支持。而这种支持,在高新区国家级科技园得到了充分体现。
  对于初创的企业,资金是短板。有充足的资金,才能将技术尽快转变成现实生产力。最有名的案例是阿里、京东等都是在融资的基础上变成了行业巨人。
  事在人为,没有资本,高新区想办法引进。他们和清华启迪孵化器签订合作协议,帮助企业与该孵化器旗下的融资公司对接。
  可以说,是科技园这个平台及平台上的企业,吸引了投资公司的眼光。
  园区内科技型企业的潜质,是吸引融资公司的“本钱”——说不定某个企业就会成为这个行业里的“阿里”“京东”。当年,孙正义给马云投资2000万美元,如今已翻了多少倍,而薛蛮子则嫌弃马云长得丑,不愿意投,后来后悔不迭。某著名投资人也很遗憾当初没有投京东,等到回过神想投的时候,京东的盘子已做得非常大,错过了投资的最好时机。
  对于科技型企业,其立企之本在于拥有核心技术,而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一项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需要不断完善或开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在这方面,高新区在区内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引进外生变量,促进内生变量发展,他们和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合作,不仅区内企业,整个沧州的企业都可共享中关村155家开放实验室的科技资源。
让外部的资金、技术等资源为我所用,高新区善于整合资源的举措以及干事创业的精神,使沧州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越来越像一块磁石,吸引着更多的科技型企业、投资公司等入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