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八项科技工程建设创新之城

12.06.2015  01:33

突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
八项科技工程建设创新之城

      到2017年,全市将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新增科技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100家
      沧州突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两大重点,重点实施八大科技工程,到2017年,全市将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新增科技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100家,“渤海粮仓”科技示范推广面积达到500万亩,实现增粮10亿斤……日前,沧州市确定了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全力推进“创新之城”建设。
      “无中生有”抓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节能环保、海洋产业等高新技术领域,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倍增工程。重点依托省级以上开发区建设高新技术科技园、大学科技园,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聚集科技创新要素,研发转化创新成果,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到2017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
      “有中生新”抓提升,传统产业演绎“蝶变”。围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依托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实施一批国家、省重大科技支撑项目,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联合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鼓励骨干龙头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引导支持企业加强对现有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的升级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集约、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每年实施国家、省科技创新项目40项以上,到2017年达到100项以上。
      培育“科技小巨人”。筛选一批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按照苗圃、雏鹰、小巨人不同成长阶段需求,在政策、项目、服务上进行梯度培育,差异支持,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每年培育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40家,到2017年达到100家以上。实施“五个十”科技创新计划,激活创新主体,引导和支持创新人才要素、技术要素、资金要素和政策要素向企业集聚。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每个县(市)建立一个万亩精品示范区,实施“技术、种子、示范和推广”四个工程,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渤海粮仓”种业公司建设,到2017年推广面积达到500万亩,实现增粮10亿斤。同时,围绕加强良种引进与选育、旱作农业、盐碱地开发利用、高效节水灌溉等领域先进适用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转化一批农业科技新成果。
      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工程。围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借鉴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为创新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和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承接京津高科技人才、产业转移。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孵化器、产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到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新增科技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100家。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工程。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大好机遇,与京津院校、科研单位,央企、国企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大力引进京津新技术、新成果和高端人才,建立成果转化基地,形成科技成果转化辐射区。重点开展“企业院校行”活动,举办“沧州院士行”活动,推进与中关村的科技对接合作。
      实施科技人才引进培育工程。注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产业创新紧缺人才、研发团队、创新型企业家、创新创业服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实施高层次人才开发计划和拔尖人才项目资助,落实扶持激励的政策措施,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聚集培养一批创新型领军人才。
      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知识产权培育计划,提升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中的主体地位。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健全知识产权检索、咨询、评估、交易等功能,推进专利权质押贷款工作,打造一批创新驱动型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加大专利资助力度,提升全市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和质量,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