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三个率先”培育战略增长极

29.01.2016  11:00


阅读提示

1月27日上午,沧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市长王大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三个率先”列为该市今后五年将重点推进的七大战略任务之首。

经济增长在全省率先、质量效益在全省率先、生态环境在全省率先”——推进率先发展,沧州旨在打造全省战略增长极,这也是我省对沧州今后五年发展提出的要求。

三个率先”也表达出了沧州抢抓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与决心,也意味着进入我省经济发展第一梯队的沧州,即将开启新的征程。

经济增长——高于全省“十三五”平均增速指标

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200亿元,年均增长9%。”沧州市长王大虎在今年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这一目标,超出我省“十三五”经济增速指标两个百分点左右。

在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提出如此高的目标,引发了参加今年沧州市两会代表委员们的热议。他们认为,从“十二五”期间沧州经济发展的成绩单看,这一目标可以实现,而且沧州已经具备快速发展的底气和实力。

“‘十二五’期间,‘沧老四’变成了‘沧老三’。”一位沧州市人大代表这样总结过去五年当地的发展变化。据了解,“十二五”,沧州全市生产总值成功突破3000亿元大关,由2010年的2203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175亿元,年均增长9.5%,经济总量从全省第四跃居第三。

此外,过去五年,沧州市的全部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均在10%以上。

即便面对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该市的经济发展依然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刚刚过去的2015年,沧州有5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进入了全省前两名。

而在沧州市委书记商黎光看来,提出率先发展对沧州而言极具战略意义。他说,之所以唱响“率先”这个关键词,把目标定高一些,速度快一些,就是因为沧州当前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发展不足,而同时沧州却有这么好的机遇、这么多的优势,如果发展还是不紧不慢,不但会错失“十三五”重大发展机遇,也会使760万沧州人民建设现代化沿海开放城市的梦想再次与现实擦肩而过。

此前沧州市委八届七次全会上透露出的信息显示,市委常委会就率先发展达成的共识是——“十三五”对沧州的发展命运攸关,这也许是历次发展机遇中沧州实现跨越赶超的最后机会,沧州再也等不起,再也输不起。“到了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了,是我们这届班子的重要使命,否则无法向后人交代。

把率先发展作为最大责任,王大虎在报告中提出,要对标沿海发达地区,明确目标,细化举措,加快发展,确保经济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梯队,确保不断缩小与先进地区差距。

项目是实现增长率先的重要抓手。过去五年,沧州全市共实施亿元以上竣工和在建项目1278个,累计完成投资6238亿元。其中,一批填补沧州产业空白的重大战略支撑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华北石化千万吨炼油、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北汽黄骅60万辆微车一期、海兴核电等一批体量大、质量好、后劲足的项目,则让沧州走到全省前列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据渤海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栋介绍,未来五年,将通过完善功能、提升能力,建设大港口,发展大产业,使沧州沿海经济发展实现重大突破,以此来引领和支撑全市实现率先发展。

质量效益—— 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

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是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沧州市不仅要破解问题,市长王大虎在报告中还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追求——“质量效益全省率先”。

有代表指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对沧州而言意味着转型发展必须进行大提速。

近年来,中央不断传递出重要信号,要以新的理念引领未来发展。如此背景下,不盲目追求发展速度,不简单地以GDP论英雄,已成为大家的常识。由此,沧州市代表委员们认为,面对经济新常态,沧州实现率先发展,必须要保证发展质量效益和生态环境,只有坚持“”的发展,才能获取更“”的动力。

据沧州市发改委主任梁振刚介绍,追求质量效益在全省率先,在产业层面就是要加快改造提升该市五大传统产业,推动石化产业精细化、管道装备高端化、机械制造智能化、食品和纺织品牌化,由“沧州制造”向“沧州创造”转变、“沧州产品”向“沧州品牌”转变。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裂变式增长,到2020年突破10000家。

在产业结构上,沧州市也提出,确保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

转型调整是否能实现预期,还需要政府和市场形成合力。

王大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抓手,全面提高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四大领域质量水平。

据沧州市质监局局长宋忠秋介绍,已经开展的这项创建活动出台了诸多举措——完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严格企业“黑名单”制度;建设一批与石油化工、管道装备及冶金等主导产业相适应的国家级及省级检测中心、重点实验室;加强对电线电缆、汽车配件等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点市场的专项整治等。

2015年,在由国家质检总局指导、中国质检报刊社创立的公众评选活动中,沧州市上榜“全国十大质量魅力城市”。

在企业界代表、委员看来,追求质量效益,本身也是实施供给侧改革的内在要求。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企业从产品到服务全面提升质量。

沧州市长王大虎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为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率先”设定了目标,提出要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逐年提高,到2020年总量达到355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沧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突破100亿元、200亿元大关,达到210.9亿元,年均增长18.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稳步提升。

生态环境——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降40%

2015年,沧州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31.4%。对于今后五年的目标,王大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0年要确保PM2.5浓度较2013年下降40%。

王大虎在报告中分析,过去两年间PM2.5平均浓度下降超过3成,主要原因在于该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狠抓污染治理的举措,实施了“压煤、降尘、控车、减排、增绿”工程。

数据显示,围绕大气污染治理,沧州市购置了新能源公交车1693辆,淘汰黄标车16.1万辆,取缔全部366座实心粘土砖瓦窑,如期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

要力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全省降低最快、空气达标天数全省增加最多、综合环境质量全省改善最明显,确保环境质量全国排名逐年提升。”王大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是提出。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推进污染治理,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点话题。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议,要采取强有力的防治措施,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坚决打赢治霾攻坚战。

据了解,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让有关方案落地,2016年,沧州市将大力推进燃煤治理和清洁型煤替代,取缔市区所有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加大料场、煤场、混凝土搅拌站的监管力度,确保实现标准化、规范化运营。

同时,该市还要深入开展扬尘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抓好清扫保洁、渣土车管理、黄标车淘汰、露天烧烤整治和小企业群治理等工作。

响应社会各界的期盼,未来五年沧州还将加大河流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加快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十三五”末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并持续开展植树造林行动,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3%。

在与会代表委员看来,要实现“生态环境在全省率先”的目标,还必须健全完善调度考核机制,保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网格监控、追责问责的高压态势,才能让有关目标率先实现。

据了解,在建立环境污染追责机制方面,沧州市已经出台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领导干部责任制,除了落实既有制度之外,未来还将完善属地管理、企业主体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梁振刚介绍,推进高效循环利用资源也被提上了日程。除了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制”,沧州市还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