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眼看河北·记者沉下去]感受华丽蜕变的大淀头小学

19.12.2015  08:29

  长城网12月18日讯(记者 袁立朋 邓光韬 宁晓雪 陈美冉)近日,长城网“网眼看河北——‘记者沉下去、深化走转改’大型基层纪实采访活动”报道组走进保定市安新县大淀头村大淀头小学,感受这座在美丽乡村建设当中华丽蜕变的农村小学校。

  大淀头小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白洋淀畔,一进学校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排灰墙红顶的二层教学楼,整齐洪亮的读书声、优美清脆的电子琴声……声声悦耳。

  在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的校园里,共有9个教学班,来自安新县东淀头村、西淀头村还有大淀头村三个村的孩子们都在这里上学,在校学生达到了410人;学校有20名教师,均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大淀头小学不仅师资力量相对来说比较雄厚,而且教学设施齐全,音乐室、美术室、实验室、仪器室、微机室、活动展室、体育器材室、图书室,应有尽有。其中,学校现有图书一万多册,孩子们可以在书的海洋里放飞自己的梦想。

 

  正在上电子琴兴趣班的学生们。长城网 袁立朋 摄 

 大淀头小学校长张大卒介绍说:“孩子们能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还得说咱国家的政策好。我们学校借助河北省最美乡村建设,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通过协调省市县及驻村领导,今年将新旧教学楼进行了装修,全都换成了断桥铝门窗,还新建了塑胶操场、足球场、篮球场,都快赶上大城市了。”说起这些,张校长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走在校园里,随处可见“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学习口号、“晨光中,我们面带微笑,迎接每一个孩子的到来……”的班主任寄语、“大家一起写好中国字”的标语、学生们工整的硬笔作品……浓浓的书香气息、厚厚的人文关怀深深地感染着记者。

  在大淀头村的村史博物馆里,陈列着许许多多的文学家、书法家的优秀作品,比如:白洋淀诗歌群落的重要代表性诗人芒克、多多、根子,著名书法家卢中南,他们都是在大淀头村插队落户,坚持文化学习,从而成为一代大家。除此之外,大淀头村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先进代表人物,比如:善待病妻好丈夫朱老吧、敬业奉献好干部朱建新、孝敬公婆好儿媳韩丽英、助人为乐好邻居朱宝安……可见,大淀头村的厚重的文化积淀由来已久。

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课。长城网 袁立朋 摄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们的特长爱好,大淀头小学每周末还会免费开设音乐课、书法课学习班。学习班的所有费用都是由大淀头村委会出资,免去了学生、家长、学校学习费用的后顾之忧。大淀头村村支书赵爱乐说:“一开始,有些人并不理解村委会为什么要拿出钱来扶持学校的举动,但是我知道,兴趣学习可以让我们的孩子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在社会上发挥更多的光和热。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们都参与到兴趣班的学习当中,好多孩子还在各种比赛中拿到奖,每当看到这些,我觉得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铃铃铃……”伴随着下课铃的响起,孩子们欢快地跑出教室,像一群无忧无虑的小燕子在操场上游戏着、欢笑着……,孩子们洋溢出的幸福笑容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