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小说集“全”亮相
□本报记者 黄蓥
“草原的花真好看,好像韭菜炒鸡蛋”,这句打油诗出自汪曾祺之口。这个写美食、做美食、还能把美食写成打油诗的知名作家,尽管1997年已经去世,但其作品的生命力越来越强大。《汪曾祺小说全编》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新增补汪曾祺小说27篇,其中24篇创作于民国时期。
关于全编:汪曾祺民国时就是成熟作家
汪曾祺(1920-1997),生于江苏高邮,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级作家,在小说、散文、戏剧创作领域皆有成就。1940年开始文学生涯,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京剧剧本《沙家浜》(主要编剧之一)等,在国内及海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被誉为“中国当代最具名士气质的文人”。
汪曾祺写小说起步于西南联大,从1940年创作的第一篇小说《钓》开始,一生创作小说180余篇,他的老师沈从文对他影响很大。这次新增补汪曾祺小说27篇(比1998年版《汪曾祺全集》增加了27篇小说),其中24篇创作于民国时期。其中的《翠子》、《除岁》、《灯下》、《最响的炮仗》、《驴》等,都是很圆熟的短篇精品,与《鸡鸭名家》、《老鲁》、《落魄》等同样写于上世纪于40年代、早已被公认的汪曾祺名篇具有相同的品质,更不输于曾在上世纪80年代的文坛引起震动的《受戒》、《大淖记事》等。这些作品有的是近年来学者的新发现,有的是汪曾祺家人提供。
出版方透露,汪曾祺上世纪80年代的创作,有许多是40年代小说的改写、重写、扩写:“比如《异秉》,1947年写过,1980年又重写;比如《复仇》,同一个题目也前后写了两个版本——核心故事是一个,叙述完全不同……这次将这些小说都收入了,对比着看,读者,特别是写作者、研究者会从中有所发现。”
此前曾有读者纳闷为何汪曾祺的小说全编久久难以面世?出版方人士解释说,此次小说全编收入的180余篇小说一律以最初发表的版本为底本(个别未发表的篇章以手稿编入),确保为读者提供原汁原味而又编校精良的汪曾祺小说读本:“为了守住底本规矩,我们在全国南北各大图书馆搜求;校勘校订文字,也是考验细心耐心的慢功夫……慢慢编,这份细心耐心也是出于我们对汪先生的一片虔敬之心。更何况汪先生是一位对文字特别讲究的作家!”
关于其人:子女称汪曾祺在家中“没地位”
《汪曾祺小说全编》面世之际,“走进汪曾祺的小说世界文化沙龙”在北京举行,汪曾祺的子女汪朗、汪明、汪朝等到场,他们透露了生活中汪曾祺一些趣事。汪曾祺的女儿汪朝说她至今纳闷父亲怎么安排时间的,“我现在有个孙女,她已经上幼儿园。我每天都忙得昏天黑地。我就想起汪朗(汪曾祺长子)的孩子,出生时放在家里,长到两岁多才离开。在这个期间,他(指汪曾祺)没有少写东西,而且每天时间安排还很悠哉。他每天写作时间都是安排在上午,这中间负责家里两顿饭,也负责去买菜,他还得出去偷喝点小酒,所以他能写出《安乐居》。我特别奇怪,他怎么能做到这么悠然?而且他还要把饭做出意思来。中午他还要睡午觉,还要接待编辑的约稿,一众小兄弟时常来‘骚扰’。但是他都能做到每天都是一种非常悠然自得的精神情绪,并且还能写字、画画,非常充实。”
汪朝说父亲当时在家有个小屋子,“小小的,睡也在那儿,写也在那儿,确实条件很差。1980年代是他写作的高峰,现在说,我觉得挺难理解的,他是个奇人啊,当时没看出来。”她笑说父亲在家里“没地位”,“我们这些子女全都‘欺负’他,孙辈也‘欺负’他,我妈妈也不拿他当回事,但是他乐在其中。他写的每篇东西都让我们看,而且很认真地听取我们的批评意见,虽然我们水平很有限,但是我们毫不客气。他喝点酒后会说‘我的东西会流传下去的’。我们说:行了吧你!”汪朗则补充道“老头儿”是父亲汪曾祺在家中的别号,“我们家老头儿说,‘你们对我客气点儿,我将来是要进文学史的’。我们说:‘老头儿?就你?别臭美了!’”
不过汪朝说作为子女能有汪曾祺这样的父亲非常幸福,“我曾跟孙女说,我的爸爸一辈子没有给我一次难看的脸色,从来没有对我们沉下脸。”
编辑: 双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