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创新正能量

30.11.2015  09:17

汇聚创新正能量

                                                        ——河钢唐钢炼铁部职工创新工作室发挥作用侧记

河钢唐钢炼铁部职工创新工作室围绕指标提升、技术创新、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等主题,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培训、学习交流和成果转化等活动,解决生产难题,打通发展瓶颈,并带动广大职工主动工作、技改创效,促进了企业发展。

通过开展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大力总结推广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成功经验,带动广大职工依靠技术创新、科技进步攻坚克难,引导职工在各自岗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11月5日,在炼铁部职工创新工作室技术交流会上,该部领导再次进行了职工创新创效动员。

          炼铁部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先后创建8个职工创新工作室,使职工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价值,并带动了广大职工主动工作的热情。

课题攻关不畏难

          4#烧结机冷返率高、煤气单耗高的现象一直是炼铁部烧结车间副主任范兰涛的一块“心病”。他与车间创新工作室成员经过多次现场勘查、试验,设计出带有内倾角度并能随台车栏板高低微动的挡料板,并对九棍布料器挡料板进行了延长和角度调整,成功将料层厚度由700mm提升到740mm,点火效果改善较为明显,冷返率下降2%,煤气单耗降低1.2m3/t。

          范兰涛是华北理工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工作中,在降低能源和备品备件消耗、提高烧结质量等方面发挥了自己的技术特长。为了更好发挥他的技术优势,该部创建了“范兰涛创新工作室”,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工作室核心成员从6人增加到19人,并通过他们向车间300多人形成了“技术辐射”。

          针对烧结终点控制不稳定影响机头烟气脱硫效率和余热发电的问题,范兰涛带领小组成员针对下料量精度控制,自主开发下料量核算模型,通过对大堆矿粉性能和配比变化的研究,及时准确地对烧结性能、混合料水分控制、配碳控制等参数进行有效预测,将这些原来靠人工目测控制的系统改为自动控制,避免了人为导致的物料配比波动,实现最佳水碳匹配,吨矿燃料消耗降低约3 千克标准煤,年创效1100万元。

          在“范兰涛创新工作室”的带动下,车间职工在使用低品质、低价格铁矿粉生产条件下,就实现参数控制合理、烧结过程稳定等方面,展开了众多技术攻关和设备改造项目,取得了很好成效,为炼铁部整体工作的提升做出了贡献。

指标飞跃勇当先

          高炉利用系数平均2.713t/m3.d,综合燃料比完成524.1kg/t.Fe,煤比147.78kg/t.Fe,风温1158℃,这些指标在以前的炼铁部中厚板区曾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但是现在却在“杨志国创新工作室”成员的努力下成为了现实。

          炼铁部中厚板区高炉技术指标一直在低水平徘徊,该区职工也曾试图通过改变操作参数等提升指标水平,但尝试过程引来了高炉生产的波动。于是,该部成立了由该区高炉车间主任杨志国牵头的“杨志国创新工作室”,向挑战发起了冲击。

          压力激发了潜力。工作室成员确立了《中厚板区高炉合理操作炉型控制技术》、《高炉操作炉型参数研究与应用》两大技术课题。他们潜心研究高炉操作制度,扎在中控室里,仔细观察炉况变化,分析总结规律。几个月下来,他们逐步确立了思路:调整两道煤气流的匹配关系,调整煤比与综合燃料比,提高风速等等,一系列基本制度相继出台。经过5个月的努力,该区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6t/m3.d,实现了高炉指标的重大突破,综合燃料比、煤比等经济技术指标均刷新历史纪录,进入行业一流水平。成绩面前,他们没有停止脚步,在攻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该区指标节节攀升,10月份,该区1#高炉利用系数平均2.7t/m3.d,综合燃料比完成514kg/t.Fe,煤比146kg/t.Fe。

降本增效冲在前

          焦炭作为高炉炼铁的主要燃料,其性能直接影响高炉的稳定顺行、钢铁成本指标等。随着高炉大型化和喷吹技术的发展,焦炭负荷不断加大,给高炉冶炼带来碳损失率增大、焦炭强度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传统的经验配煤理念与现有的洗精煤市场多变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对标挖潜的深入,传统的煤源结构越来越难以适应炼焦配煤成本降低的节奏,而钢铁市场的低迷却需要我们进一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大力降低焦炭成本。”炼铁部焦化区技术科科长、“晁世永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晁世永介绍说。

          创新工作室成员从煤源结构入手,打破固有的配煤模式,结合炼铁部焦化区工艺条件,从配煤的各个工序入手,强化工艺参数优化和过程控制,实现技术的综合优化,在保证焦炭质量的基础上,探索精细化、科学化、成本化配煤新思路,降低焦炭生产成本。

          “只要是能想到的方法几乎全都用上了。”晁世永和工作室成员在近半年的时间里,进行了上万次炼焦煤配煤比优化试验,4月初终于找到了现有各煤种之间的搭配和替代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弱粘结性煤的使用比例,缓解了炼焦煤资源紧张与高强度焦炭需求之间的矛盾,弱粘结性煤的配比达到37.06%,在全国相同焦炭质量水平焦化企业中达到领先水平。他们还与河钢采购唐钢分公司紧密结合,利用炼焦洗精煤综合评价体系采购性价比较优的新煤源,降低配合煤成本,与上年相比直接经济效益7700万元。

          “晁世永创新工作室”不仅带领职工进行技术革新、技术比武,还利用团队力量编制培训教材,对技术操作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如今,30多名技术骨干都已在岗位上独当一面。

                                                                        于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