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之一:王光美兄长爱情传奇

07.06.2014  17:24

    相比之下,身为原型之一的王士光夫妇,现实生活中却一直低调而平静。他们相濡以沫度过了65年时光,直到2003年王士光在北京去世。如今,妻子王新依然在世,已经89岁的高龄了。

王新(王兰芬) 记者 陈剑摄

    与中国大多数夫妻一样,王士光和王新夫妇看上去没什么特别之处。在一张照片上,他们一左一右,肩并肩站在庭院里,略显拘谨。那是1938年的冬天,两个年轻人打扮得很是时尚:丈夫穿了件呢子风衣,妻子穿的是翻毛皮大衣。

    又过了10年,两人的穿着大为改变:齐刘海的卷发和西装革履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不过,夫妻俩中间多了个睁着大眼睛的小女孩,脖子上系着浅色的围嘴。

    最大的变化当然是岁月带来的。到了1975年,照片上的男人头发已经花白,带副黑框眼镜。他俩身着深色干部服,力图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但仍然掩饰不住脸上的喜悦。

    旁人难以想象,这些已经发黄甚至模糊不清的照片背后,是一个接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第一张是他们假扮夫妻在天津做地下工作时的合影。第二张是两人因战争而分开,直到8年后在当时的晋冀鲁豫解放区一个小镇上相遇之后拍摄的。不过这一次,假夫妻终成眷属,并生下了大女儿。而1975年那一张,是两口子“文化大革命”时期分别了8年后重逢时拍摄的。

    最近,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央视一套热播,讲述一对共产党员假扮夫妻,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的故事。相比之下,身为原型之一的王士光夫妇,现实生活中却一直低调而平静。他们相濡以沫度过了65年时光,直到2003年王士光在北京去世。如今,妻子王新依然在世,已经89岁的高龄了。

    那些“永不消逝的电波”,彻底改变了他们今生今世的命运。

    那时候就是这样,只要党布置了任务,个人就会无条件地服从

    正如荧屏上的女主角何兰芬一样,起初,本名叫王兰芬的王新也不同意“嫁人”。

    当时,她的身份还是河北女师附中的学生。她出身于东北一个颇有名望的官绅家庭。张学良子承父业后第一次检阅东北军队,陪阅官就是王兰芬的父亲。

    “九·一八”事变后,父亲把女儿王兰芬送到天津亲戚家中。第二年,还在读中学、年仅15岁的王兰芬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与她单线联系的地下党员,是彭真的夫人张洁清。按照计划,15岁的王兰芬即将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一所分校学习。这一天,她到指定地点来接头。

    一切都像电视剧中那样充满悬念:在一座充满欧式风格的花园里,一个陌生的男子告诉她“党交给你的任务变了”,需要她和一个男同志组成名义上的家庭,掩护对方做通信工作。

    “我觉得很突然,思想根本来不及转弯。”时隔多年,早已改名为王新的王兰芬笑着回忆说。她表示自己连恋爱还没谈过,怎么能和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结婚?

    后来,王新才知道,这个接头人正是当时的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后来成为国务院副总理的姚依林。当时,他的名字叫姚克广。

    也许是看出了小姑娘的心思,姚依林劝解说:“党员嘛,个人要服从组织,党相信你会很好地完成任务的。”在回忆文章中,王新说自己无言以对,表示坚决服从。

    “那时候就是这样,只要党布置了任务,个人就会无条件地服从。”谈起这段往事时,他们的小女儿王更怕别人不理解,补充说。这句话她时常从父母口中听到,无论是战争年代的天各一方,还是解放后的坎坷跌宕,他们都用这句话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