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税:激发钢铁企业节水原动力

01.12.2016  17:44

  钢铁大省与缺水大省相遇,2016年,一场因税收制度变革带来的用水理念与发展方式的转型席卷燕赵大地。  

  今年7月1日,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实行水资源税改革。截至10月底,全省已有10516户(次)纳税人缴纳水资源税,累计缴纳税款4.28亿元,其中,用水大户钢铁行业纳入水资源税管理的 888 户纳税人申报缴纳 1.08 亿元,缴纳税额位居各行业之首。  

  水资源“费改税”后,对钢铁等高耗水行业而言,水资源利用成本将会增加,倒逼相关企业调整生产方式,节约、集约用水。尽管目前水资源“费改税”在河北尚处试点阶段,但其对河北钢铁产业乃至河北经济全局的影响,以及水资源税改革未来在全国的演进路径,都备受关注。  

  大幅调高地下水税额标准,企业用水不再“任性”,水资源税改呼唤更多“唐钢”式零水资源税企业。  

  对于钢铁重镇唐山而言,钢铁行业不仅是“用水大户”的集中区,同时也是水资源税征管的重中之重。而水资源税对企业生产成本的影响更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我们公司生产用水40%来自地表取用水,60%来自回收利用的废水,由于取用的地表水税额标准较之水资源费没有太大变化,所受影响不大。” 位于唐山遵化的港陆钢铁有限公司财务主管陈海春介绍。港陆钢铁是一家集炼铁、炼钢、热轧于一身的中国500强企业,7、8两个月共申报缴纳水资源税45.27万元。  

  据了解,河北水资源税改革采用“费改税”方式进行,即取用水行为由原来的缴纳水资源费改为缴纳水资源税,并在税制设计上基本承接了水资源费的征收对象、计征方法和征收标准等。对于取用地表水的企业而言,缴纳的水资源“”与“”相比基本不变。而对于主要取用地下水的企业而言,用水负担或将成倍增加。  

  “抑制地下水超采是此次水资源税改革的重要政策目标之一。”河北省地税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改革政策设计,我们通过提高地下水税额标准,加大对取用地下水企业的征管力度,引导企业调整用水结构,少用稀缺的地下水,尽量使用地表水。”  

  据测算,改革后每立方米水资源税的平均税额,地表水为0.3元,地下水为1.23元;地下水又区分非超采区、一般超采区和严重超采区等不同情况,平均税额依次为1.42元、2.01元和3.54元。从平均税额看,地下水是地表水的4.1倍;地下水严重超采区是非超采区的2.5倍,是地表水的11.8倍。较大的税额差引导企业及时调整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  

  工业重镇唐山市丰南区属地下水严重超采区,一直面临着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双重难题。坐落在丰南区的唐山市国丰钢铁有限公司生产用水部分取自地下,水资源费改税后,适用的税额标准由原来的每立方米1.4元提高到4.2元,提高了近2倍。  

  “税负的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取用地下水。”国丰钢铁财务部长侯先生介绍说。今年,该公司已投资2.32亿元,对污水处理厂等节能环保项目升级改造,力争实现地下水零开采。  

  据了解,目前河北省钢铁企业中,87%有取用地下水行为。有关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河北省钢铁行业销售利润率为3.02%,全国重点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仅为0.97%。较低的行业利润率以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钢铁企业对任何影响生产成本的因素都格外敏感,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也得以更充分的发挥。  

  截至10月底,在河北纳入水资源税管理的888户钢铁行业纳税人中,774户纳税人取用地下水,占比87%;税收收入0.99亿元,占钢铁行业全部水资源税收入的91.67%。钢铁行业累计申报缴纳水资源税1.08亿元,缴纳税额位居各行业之首  

  地下水税额标准的提高,促使企业取用地下水不再“任性”,而节能节水则可以让企业畅享税制改革带来的红利。  

  河钢集团唐钢公司是一家国有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为节约用水,他们将水井全部关闭,在行业内率先实现工业水源全部取自城市中水,并投入3.2亿元高标准建设了华北最大的水处理中心,现年节约新水1460万吨,水综合利用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水资源税改革后,该公司由于无取用地下水(地表水)行为,按规定可以免征水资源税,从而成为一家非水资源税纳税企业,按2015年数据计算,可免缴水资源税3000多万元,收获了不小的节水红利。  

  “费改税以来,钢铁企业用水负担有升有降,这其中折射的是企业已有的用水方式与节水效能,推动企业提升节水意识,保护水资源,最终撬动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资源行业转型升级。未来,钢铁行业仍有较大节水空间。”省地税局相关负责人说。  

  集约用水,企业在行动  

  硬件升级、管理跟进,大小钢企纷纷行动,改革调控作用初步显现。  

  水资源税改革在河北实施4个月,水资源税抑制地下水超采的调控作用初步显现。众多钢铁企业在调整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方面逐渐“马力全开”,经历着由“用水大户”向“节水标兵”的嬗变。  

  “在地税局组织的水资源税培训中,我们知道了使用中水的优惠政策,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引进节能环保设备,最大限度节约水资源。”廊坊市前进钢铁集团财务负责人姚强说。  

  事实上,前进钢铁早在2009年就开始了水资源循环利用。从去年取用水情况看,前进钢铁全年用水1178万立方米,其中地下取用水量18万立方米,不到企业用水量的2%,而其投资建设的废水深度处理综合利用项目与雨水回收工程实现了1160万立方米中水与雨水回用,大大降低了新水消耗,按每立方米2.8元的税额标准计算,可少缴水资源税3248万元,实实在在地尝到了集约用水带来的“甜头”。  

  在唐山、廊坊等地,加大节能环保设施投入力度、保护水资源税已成为众多钢铁企业共识。“节水设备看起来一次性投入较多,但长远看来企业的受益更大,包括前进钢铁在内的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这笔投入值!” 霸州地税局税政法规科潘智学说。  

  “节约用水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更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我们愿意当节能节水的排头兵。”港陆钢铁动力厂厂长张连成介绍。目前,该公司正与相关企业接洽,对生产设备升级改造,进一步减少各生产环节对水资源的消耗,同时还将投入600多万元对现有设备的超滤膜、反渗透膜进行更换,提高污水处理能力,降低新水取用量。  

  一些小型钢铁企业也纷纷加入了集约用水的行列。唐山滦南县小型民营钢铁企业盛财钢铁有限公司新建了3个工业用水排放沉淀池,将全部冷却用水保留,实现循环使用,新水取用量也由原来的18900立方米锐减至1806立方米,每月节约税款2万多元;在保定涞源县,奥宇公司等5户重点钢铁企业都对生产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铁矿采选企业普遍采用尾矿回水技术,关停地下水水井,预计下半年可节约地下水48万立方米,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除“硬件升级”外,大型民企迁安市九江线材有限责任公司还将节水降耗的着力点放在严苛的内部管理上。该公司主动加大水、电等能耗的权重,按实际取用成本的2倍进行内部考核,一旦发现跑、冒、滴、漏现象,对第一责任人予以罚款等惩戒。目前,九江线材的吨钢消耗新水量已由2015年的2.4立方米降至2.05立方米,远低于《钢铁行业规范条件》中规定的3.8 立方米的标准。  

  “有成本管理优势,有产品质量优势,才会有市场竞争力,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钢铁行业站稳脚跟”,九江线材总经理助理杨秀如是说。  

  部门联动,形成“税合力”  

  地税与财政、水利、公安部门信息共享、联合监管,“费改税”——法之刚性下,还须人性化服务、便捷化办税。  

  长期以来,单纯的行政收费没能完全解决水资源滥用,乱用的情况。“”与“”相比的一大优势,就是赋予水资源税以法律刚性,从而保证了它的规范、透明,真正起到保护水资源的作用。  

  “钢铁业用水量大,税额标准的变动会给企业带来较大影响,加之一些钢铁企业、特别是产能落后的钢铁企业环保设备不够完善、水资源费缴纳不规范,费改税后,企业用水负担变化明显。”省地税局相关人士介绍,在水资源税改革之初,一些企业接受程度不高,认为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缺乏全面的成本观念。为此,河北地税从宣传、培训、服务、管理等多个方面下功夫,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河北省地税局、水利厅联合举办培训,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对水资源税改革试点的政策、征管流程等内容予以详细讲解,向社会各界特别是钢铁企业等“用水大户”宣传改革的目的与意义,赢得纳税人理解。  

  唐山地税税收政策一处处长孙永东介绍,随着水资源税改革的深入,辖区内钢铁企业对资源节约和保护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表示将把资源价值考虑到生产成本之中,通过改进技术发展循环经济,走高精尖发展之路。“以前不缴纳水资源费是违规,现在不缴纳水资源税就是违法,违规的事咱不干,违法的就更不能干啦!”港陆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李金忠这样描述自己对“”与“”的理解。  

  培训之外,地税系统人性化的服务举措和便捷化的办税方式,更拉近了纳税人与税收之间的距离。霸州地税的办税服务厅开辟了水资源税绿色通道和专用窗口,地税和水利等部门设立专人专岗,为纳税人提供政策解答、报表填写辅导、申报流程导引等全程贴身服务。唐山地税在办税服务厅单独开设了“取水量审核窗口”,与水务人员联合办公,将水资源税征税范围、计税方式、纳税期限、申报纳税流程等内容进行梳理,制成二维码图标,放置在咨询台、服务窗口等场地,并通过微信服务平台向纳税人推送,避免了水资源税纳税人因不熟悉业务而“来回奔波”。  

  “以前缴纳水资源费,需要到水务局现场缴纳。费改税后,直接网上申报划款就可以了,点点鼠标、动动手指,分分钟就能办好,真是既省时又省事!”提起申报纳税,九江线材财务主管宋丽红难掩脸上的笑容。  

  作为全国水资源税的征收试点,如何做到严格征收、规范管理是对河北地税系统履职能力的一大考验。  

  目前,河北地税已与财政、水利等部门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信息交换、联合检查、协同监管等多项工作机制,共同构建“水利核准、纳税申报、地税征收、联合监管、信息共享”的管理模式,形成治税合力。河北地税还开发上线了水资源税征管信息传递平台,实现了地税与水利部门之间信息实时传递。  

  针对部分钢铁企业仍存在无证取水、违法取水的情况,河北地税与水利、公安部门进行联合打击,并建立取水量核定公示制度。唐山地税根据企业以往缴纳水资源费的规范程度,将纳税人划分为A、B、C、D、E五类,实施精准分类管理,对无取用水许可证的D、E类纳税人,与水务部门联合开展拉网式清查,目前唐山已有10余户无取水许可证的钢铁企业办理了临时取水许可证。  

  河北省地税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朱清郁表示,于河北而言,无论是水资源保护,还是钢铁产业升级,仍任重而道远。今后,河北地税将继续坚持“高标准试点,规范化运作”工作原则,立足“探索有效加强水资源保护、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的要求,提高工作标准,规范高效实施,以实际行动护航水资源税试点的顺利实施。(王曦 李娜 韩明霞 杨亚利 董宇 吴彤 赵舰航 李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