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7载探望民警亲人 12年办板报弘扬“微公益”

26.02.2015  10:40

    当警察的儿子牺牲后,李绍义把对儿子的爱延续到了所有的民警身上,他们成了他特殊的家人。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春节他都要带上亲手挑选的“好吃的”,去看看这些“警察孩子”。他坚信小善能凝聚大爱,12年来自发创办黑板报,聚焦“微公益”,成为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他的善举,他的大爱,都让人动容。先后被评为石家庄市文明公民标兵、桥西区优秀志愿者等。

    民警眼中的“李爸爸

    今年春节前,李绍义就买好了许多“好吃的”,春节那天,老人穿戴整齐,就急匆匆地出门了。他要到警务站去,那里有值班的民警们在等待着他。算起来,这已经是李绍义第七个年头在春节期间看望基层民警了。

    14时30分许,位于新华区省医院警务站的民警许瑞柱兴奋地说着“李爸爸来了”,就快速飞奔出去迎接了,“李爸爸您来啦,一路上辛苦了”,许瑞柱一边接过老人手中的东西,一边拉着老人的手走到警务站里。“李爸爸把我们这些民警当成了自己的孩子,经常嘘寒问暖的,让我们很是感动。”许瑞柱告诉记者,李爸爸的到来,让他觉得今年的春节特别有意义。

    当李绍义走进警务站,民警们立刻把他围成了一团。“李爸爸,最近身体好不好”、“李爸爸,我前几天还去看你办的黑板报了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李绍义都乐呵呵地听着,并不时答上几句,气氛很是融洽。“我儿子生前也是一名警察,一到春节期间也是忙得不着家啊。我过来看望这些孩子们,也算是替他们家人来陪陪他们吧。”李绍义说。

    原来,李绍义的儿子李健原本也是一名警察,在2008年奥运会准备工作期间,因劳累过度不幸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儿子的突然离世,让李绍义悲恸不已。可是,生活还是要继续啊。想到儿子从小到大一直都是他的骄傲。李绍义暗暗地想着,自己一定要好好活着,更要活得有意义,让儿子走得安心。

    每当看到穿着警服的民警,李绍义心里都会觉得非常亲切。每当他又想念儿子了,就会去看看儿子生前工作的地方,这样就会觉得儿子离他并不远。于是,从2009年春节开始,李绍义就会到儿子生前热爱的警察岗位上,看望儿子生前的同事。在除夕夜,还会和家人一起给执勤的民警送上热气腾腾的饺子,陪着他们一起过年。

    李健生前的同事李雪冰说:“李爸爸对我们的关爱,会激励我们更加认认真真地工作,我们也会把这份沉甸甸的爱继续传递下去!

    两块黑板报 聚焦“微公益”12年

    除了坚持看望民警,李绍义还坚持12年自发创办社区黑板报。走进54所东风区宿舍家属院,能经常看到李绍义老人微弓着身子,左手拿着文字材料,右手握着鲜艳的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书写着。工整的字迹旁,还会配有锦上添花的美丽图案,经常会引来小区居民的驻足观看。“今年是羊年,衬托喜气洋洋的气氛,我专门在板报上画了一只羊,大家伙儿直夸画得好呢。”李绍义乐呵呵地说。

    原来,自2003年起,总是闲不住的李绍义在退休后,自发办起了社区黑板报。报道社区的好人好事、刊登失物招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增进了邻里之间关系的同时,也成为了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这两块黑板报就是我们社区的‘播报台啊’,我们小区居民有什么需求,或寻医问药、或政策咨询的,都会找李老写上去,一般没多久就会有回复,非常方便。”居民魏先生说。

    “黑板报的内容以‘微公益’为主”。李绍义告诉记者,所谓“微公益”就是通过报道一些发生在居民身边不起眼的,却关乎大家切身利益的好人好事,让居民能够有一种关心社区、热爱社区的情感,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创建和谐的社区风貌。

    李绍义每天早上都会在小区里溜达,一边锻炼一边留意身边的“新鲜事”。已经70岁的居民周淑英,经常会在小区里自发捡拾垃圾;居民金美君放弃休息时间,自发当起小区“巡视员”,劝诫居民热爱公物;居民魏富然等四人在春节期间义务给小区亭子里挂上了大红灯笼,还写了对联贴上去,让小区变得更加有节日氛围……这些都被李绍义写到了好人好事一栏里,激发着居民争相做好事的热情。

    如今,这两块小黑板的作用日渐增大,“微公益”的力量越来越大,也让小区的面貌变得越来越好。“这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啊,只要大家喜欢,我就会一直办下去。”李绍义坚定地说。(记者 任立欣)

    更多善行资讯请访问 善行河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