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把握历史机遇 快速“长大长高”

07.06.2014  06:42

      民营经济是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互补与融合的重要力量和先行者。截至去年底,我省民营经济单位255.6万个;完成增加值18680.2亿元,占全省GDP的66%;上缴税金2554.6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70.2%,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市、县发展的主体、就业的主体、调整结构的主体。在本届经洽会上,民营经济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5月18日上午,京津冀三地工商联首次在廊坊举行联席会议,并围绕如何共同推动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这预示着我省民营经济“长大、长高、长美、长洋”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搭建共享平台,实现协作共赢
      总量不多、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一直是困扰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在要素制约、环境约束、市场变化等新的形势下,过去拼资源、拼投入、外延式扩张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实现民营经济“长大、长高、长美、长洋”,必须借力京津,追求共赢。
      凭借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天然优势,京津冀三地民营企业之间长期以来交往密切。省工商联主席刘劲松说:“在推进京津冀民营经济协同发展过程中,省工商联将以引导民营经济参与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区建设为工作的切入点,注重引导民营企业间、民营企业与省内园区间的对接合作,积极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和要素外溢,为构建京津冀区域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做出贡献。同时,我们还应借力京津的人才、技术、资本优势,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合作离不开平台。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郑默杰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三地民营企业家共同珍惜和积极参与,用好三地资源协同发展的平台,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她举例说,北京要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解决“大城市病”,必须加速“腾笼换鸟”,这都需要津冀的配合。
      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天津市工商联主席黎昌晋则建议,三地应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信息服务平台,以信息互动推动资源共享,通过组建京津冀商会联盟等方式,帮助企业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
      转型升级,加速民营经济“长大、长高
      河北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也吸引着京津企业家的目光,他们看好京津冀一体化,看好河北市场,希望在我省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寻找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河北是中国的风水宝地,我是内蒙古人,但非常热爱河北。”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说,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中,河北有三大优势:一是靠着首都,二是靠近环渤海,三是靠着“大草原”、“大能源”。目前,他们正在研究和推进几方面的战略布局工作:一是如何通过新技术和产业手段,建设好河北的坝上草原,打造京津冀旅游胜地;二是配合河北省和张家口市政府申报2022年冬奥会,建设好北京到张家口的生态走廊工程;三是打算在河北的一些地区,开发建设生态旅游项目。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这是京津冀企业发展的大机遇。”全国工商联常委、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表示,科大讯飞原计划两年内要在北京发展1000人的科研团队,廊坊有这么好的条件,让他们看到了未来发展人力资源的希望。“北京虽然是大都市,但房价高、户口难解决,京津冀一旦形成同城化发展,相信对很多民营企业,或者对将来计划在北方设立总部区的企业,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吸引。”刘庆峰说。
      在对河北发展表现出极大兴趣的同时,京津企业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刘庆峰认为,从河北自身看,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放在全国更大范围来看,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综合实力仍处于中游水平,尤其与江苏、浙江、山东等先进省份相比差距较大。“河北省应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民营经济进一步松绑、鼓劲,加速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叫得响的龙头企业。此外,要坚持走创新之路,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引进来的同时,也要敢于让本土的企业走出去,全力推动民营企业快速长大、长高、长美、长洋。”他说。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