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网谈:整治公园广场禁鞭限舞

02.08.2014  09:05

    

    本报讯(河北新闻网见习记者赵昭、杨强强)日前,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公园内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于石家庄市内公园、广场甩鞭子、抽陀螺等既产生噪音又威胁游客人身安全的活动严令禁止,对于广场舞等使用音响器材做伴奏的活动则严格明确时间。就此项新规,石家庄市园林局公园处副处长陈素花、石家庄市公安局环境安全保卫支队副支队长李绍辉和河北环保联合会环境权益保护中心主任马倍战做客河北新闻网直播间,就如何妥善解决“群众健身”与“扰民”之间的矛盾与网友在线交流。

     规定解读:“严格要求”与“软性执法”相结合

    就《通知》内容,陈素花从三个方面为网友进行了细致解释。一是执行范围,包括石家庄市园林局直属的29个公园、3个广场,和市内五区园林局、高新区园林绿化管理处管理的27个公园广场,共涉及59个公园广场。二是禁止时间,任何时间都禁止甩鞭子、打陀螺。三是噪音标准,环保部门会在公园内易于产生噪音的周边配备噪音污染监测仪器,超过60分贝就界定为扰民。

    根据我国城市管理的相关规定,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日常监管由公安部门具体负责。李绍辉介绍说:“6月1日到7月25日,公安部门共接到公园广场甩鞭子的噪声扰民有效报警16起,打陀螺的噪声扰民有效报警4起,广场舞扰民有效报警7起,唱歌扰民有效报警34起,这些报警一般都以现场制止、劝离、调解等方式处理。”他进一步解释说:“公安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采用“软性执法”,注重对扰民者的正面引导,是希望他们摒弃法不责众的错误观念,培养其养成在秩序和规则下享受自由的习惯。”

     网友观点:两者兼顾求双赢

    在与网友讨论如何看待广场舞扰民问题时,马倍战建议:“可以尝试让舞民中居住在附近住宅区的居民担任广场舞的组织者,因他们本身就居住在可能受噪音影响的范围内,自然会维护好管理好跳舞的时间段。

    马倍战认为,政府这次“禁鞭限舞”,无疑是对公众强烈诉求的回应。他分析说,广场舞矛盾井喷,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化过程中居住密度不断提高,缺乏合适的公共场地供市民跳舞。要化解广场舞的矛盾,从根本上讲,需要通过城市规划来合理设置公共用地,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需求。政府要做的,是将增加公共休闲用地这一民生工程落到实处。”

    对于“禁鞭限舞”,网友们也纷纷表达看法。“@睡不醒的小太阳”对这项新规表示欢迎,称上班族可以获得更好的休息。但其同时也建议:修建专门的场馆让大家去甩鞭子、跳舞吧。“@乐123V”也表示:最好出台相关后续解决方案,玩者本无罪,需要抚慰。

    民生网谈:整治公园广场禁鞭限舞   访谈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