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关注:天上掉“馅饼” 想吃?烫嘴!

16.03.2016  00:12

大家都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一旦遇到一些“从天而降”的好事,您最好还是仔细琢磨琢磨。这不,某高校的一名大学生本来想着挣点钱,没想到被骗了。

今年年初,省会某高校的大学生小张在网上认识了两名男子,两人声称可以帮忙赚钱。

小张一听,心花怒放,不动手就能挣到这么多的好处费,到哪找这样的好事呀!于是小张欣然答应了。3月6日,小张和两名男子见了面,对方提出了要求。

随后,两名男子竟然要求小张录制视频,这让小张有点摸不着头脑。

闹了半天,两人是要小张自己去贷款!小张不禁犯起了嘀咕:这会不会有风险啊?到时候,这些钱不会让我还吧?而此时,对方也看出了小张的顾虑,开始宽慰他。

经过对方的一番劝说,小张心头的忧虑消除了,加之自己还能得到500块钱的好处费,就答应用自己的个人信息去贷款。

打款当天,两名男子告知小张关闭手机,以防止被人定位,影响交易。一心想拿到好处费的小张,对男子言听计从。

3月8日,两名男子将小张的证件以及银行卡还了回来,并给了他500元的好处费。这时候,小张打开手机发现自己银行卡有大额的交易信息,感觉里边可能有问题,就来到苑东刑警中队报案。首先,民警调取了银行卡历史明细清单。

掌握这些线索后,民警又根据两名嫌疑人留下的电话、QQ等痕迹,很快掌握了他们的行动轨迹,3月13日上午10点左右,警方将两名嫌疑人在省会抓获。

嫌疑人交代,由于近期他们手头缺钱,就想弄点钱花,于是将矛头对准了在校的大学生。

贪图五百元好处费的小张和嫌疑人见了面,并用花言巧语骗小张提供了个人信息。

为了防止小张收到银行卡交易短信而识破骗局,孙某二人又让他将手机关闭,直到他们作案完毕。

梳理孙某二人的作案过程,从最初承诺的五百元好处费,到后来要求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再之后又承诺有人替受害人顶包,直到最后让受害人关闭手机。这些说辞、要求明显违背常理,漏洞百出,根本站不住脚。那么,为何受害人就轻易相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