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村民信任的好干部”

31.07.2017  09:02

  ——临西县东留善固村党委带领群众艰苦创业纪实

  □记者  尹义坤  通讯员  张玉坤  何连斌

  玉兰路、玉兰学校、玉兰小区、玉兰公园、吕玉兰纪念馆……临西县东留善固村,是全国著名劳模吕玉兰的故乡,这里深深打下了她的烙印。

  历史上的东留善固村是个“滴水贵如油,风起飞沙流,种一葫芦收一瓢”的穷沙窝。1955年,年仅15岁的吕玉兰带领村民“植树造林、锁风固沙、平整土地、兴修水利”,奋斗20年,改变了贫困面貌,使该村成了我省乃至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吕玉兰艰苦创业的事迹、东留善固村的变化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肯定与赞扬。

  回忆起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东留善固村党委书记吕廷祥,依然豪情满怀。

  “一个党员,一面旗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东留善固村以吕廷祥为班长的村党委,坚持把“爱国为民、艰苦创业、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玉兰精神”,作为兴村之魂、立村之本。每年开展“学习吕玉兰,争做好党员”“学习吕玉兰,争做好青年”“学习吕玉兰,争做好少年”大讨论;每年开展文明家庭、优秀党员、优秀青年、科技能手、致富标兵、好媳妇、模范老人、教育功臣等评选活动,要求村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当好全村群众的表率。

  在东留善固村,村干部的报酬相当于村里企业工人的平均收入,而他们的工作时间平均每天都在10小时以上。孙俊台当了30年村干部,为村里作出了很大贡献,晚年有病需要到石家庄看病,每次都是坐班车,没有动过一次公车。

  东留善固村党委坚持“推优”发展党员,积极在技术能手、企业老板、优秀教师中发展党员;叫响“一个党员,一面旗”,在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如今,东留善固村128名党员,80多名是岗位标兵和致富带头人。

  近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东留善固村作了3次批示,并亲自回信,勉励吕廷祥“带领村党委一班人以吕玉兰同志为榜样,大力弘扬‘玉兰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村民信任的好干部”。

  “致富路上,不让一户村民掉队

  1984年,东留善固村在老书记吕玉兰创业的基础上,开展了“二次创业”,坚持“抓住集体,放开个体,多业并举,共同富裕”的整体发展思路,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全村农业实现了种植优种化、管理精细化、标准化,科技成为农业增效的主要手段。

  从美国引进的1000多亩阿波罗F1芦笋,亩产效益达万元以上,从山西省果树研究所引进的玉露香梨,1斤梨的售价相当于6斤普通梨。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生态绿色农业,经营方式逐步向订单农业、网上商店发展,通过网络与北京水果管家鲜达网合作,签订了长期供销合同。去年生产的40万公斤玉露香梨,以高出本地近三倍的价格全部销到北京市场。

  东留善固村瞄准生态循环绿色农业发展方向,去年与天津华楮绿盟集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引进了构树种植项目,今年4月一期种植600余亩,每亩收入可达3000元,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途径。不久的将来,东留善固村将形成构树育苗→种植→饲料加工→生态喂养→生态产品深加工→微生物有机肥加工→有机肥回归大田的绿色生态循环产业链。

  他们积极帮助全村每一户村民寻找致富门路。对有一技之长、头脑聪明的人,村党委帮助他们搞养殖、做买卖,或者吸收到村办企业。对因种种缘故出现困难的家庭,村党委要么给一定的救济,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要么安排一份工作,使他们有一个稳定的收入,不让他们在致富路上掉队。

  从单一农业到多业并举,东留善固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目前,该村二三产业形成了棉纺、建材、运输、制酒、食用菌、木材加工、饮食服务等七个行业,全村大小摊点110多家。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35亿元,固定资产2.3亿元,向国家上缴税金1040万元,人均收入近万元。

  建新农村,做新农民

  东留善固村党委努力践行“发展为了群众”的思想,致力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在吕廷样的带领下,近10年,东留善固村集体投入近3000万元,用于打井办电、埋设输水管道、置办耕作机械、林果更新和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实现了大田浇水管道化、耕作机械化、农田林网化。

  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东留善固村先后拿出400万元,新修了村里4条东西大街和22条胡同,修通了2000多米的玉兰大道和村内至威县1000多米的水泥路,大街小巷全部安上了照明灯;投资近亿元的新民居建设工程目前已建成连体别墅、小高层单元式楼房5万多平方米,50%的村民已经入住,并供上了地暖、天然气。

  同时,村党委以玉兰学校为依托,借用师资力量和部分村民特长办起东留善固成人学校,开设国学、信息技术、文艺等7个专业班,每周免费培训,计划用3年时间,把全村18至50岁的村民普训一遍,真正让老百姓住新农村,做新农民。

  如今富起来的东留善固村,村里街道干净整洁,路边树林枝繁叶茂。“老书记不仅带领群众改变了家园,更留下了宝贵的“玉兰精神”,这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要一代一代传下去。”吕廷祥坚定地说。